我生所敬涪江翁,知翁不独哦诗工。 逍遥颇学漆园吏,下笔纵横法略同。 自言锦机织锦手,兴寄每有离骚风。 内篇外篇手分别,冥搜所到真奇绝。 颉颃韩柳追庄骚,笔意尤工是晚节。 两苏而下秦晁张,闭门觅句陈履常。 当时姓名比明月,文莫如苏诗则黄。 黔南日月老宾送,白头去作宜州梦。 官楼家乘谁得之,那知珠玉无散遗。 生前忍苦琢诗句,飘泊不忧无死处。 今人更病语太奇,哀公不遇今犹故。
读黄诗
译文:
我这一生最敬重的便是涪江翁(黄庭坚),我知道他可不单单是作诗技艺高超。
他颇为学习像漆园吏(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下笔行文纵横捭阖,其方法和庄子略为相同。
他自己说有像能织锦的巧手一般的才华,诗中的兴味寄托常常有着《离骚》的风格。
他能清晰地区分文章内篇和外篇,深入探寻所达到的境界真是奇妙绝伦。
他的文章可与韩愈、柳宗元相抗衡,能追随《庄子》《离骚》的神韵,到了晚年他的笔意更加精妙。
在苏轼兄弟之后,有秦观、晁补之、张耒等人,还有那闭门苦苦寻觅诗句的陈师道。
当时他们的姓名如明月般闪耀,论文采当属苏轼,论作诗则首推黄庭坚。
黄庭坚被贬黔南,在岁月中慢慢老去,以宾客身份被送往远方,最后白发苍苍时在宜州溘然长逝。
他的官楼记载、家族事迹谁能完全知晓呢,又有谁知道他留下的诗文珍宝没有散失遗漏。
他生前忍受着痛苦雕琢诗句,即便漂泊流离也不担忧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的人还诟病他的诗语言太过奇崛,就像鲁哀公不理解孔子一样,这种情况到现在还是如此。
关于作者
宋代 • 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