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方岩山

图志旧尝看纪载,杖藜今得徧经行。 渔翁化石几年钓,仙客有田何世耕。 千尺枯崖蜕龙骨,一帘飞瀑撼雷声。 相传逸少曾来此,惜不镌岩记姓名。

译文:

以往我就曾在地理志书上看到过关于方岩山的记载,如今我拄着藜杖,终于得以遍游这座名山。 那仿佛是渔翁化成的石头,也不知道在这里“垂钓”了多少年;传说中仙人留下的田亩,又在哪个时代曾有人耕种呢? 那千尺高的陡峭枯崖,就像是巨龙蜕下的骨骼一般,嶙峋怪异;一道瀑布如帘幕般飞泻而下,发出的声响好似滚滚雷声撼动天地。 相传王羲之曾经来过这里,可惜啊,他没有在岩石上刻下自己的姓名,让后人能更明确地知晓他的踪迹。
关于作者
宋代戴昺

戴昺,字景明,号东野,天台(今属浙江)人。复古从孙。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进士,调赣州法曹参军。淳祐末、宝祐初官池州。戴石屏称其诗为“不学晚唐体,曾闻大雅音”。有《东野农歌集》五卷。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杨万里序。 戴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万历四十三年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二种》本(简称万历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七○《农歌续集》(简称小集)、《宋诗抄》卷四《农歌集抄》等书引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