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曾司户见贻之韵并饯其行

闻道常苦迟,生世何用早。 洛学此开端,文义富论讨。 高山劳景仰,内境几回照。 此心同古今,一理该众妙。

译文:

常常苦恼听闻道理总是太迟,人活在世上又何必追求早早成名呢。 洛阳之学在这里开启了端绪,关于文章义理有着丰富的探讨。 我如同瞻仰高山一般对它心怀敬意,内心多次以此来映照省察。 这份对于真理的追求之心古今相同,这一个根本的道理涵盖了世间诸多精妙之处。
关于作者
宋代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