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川王大卿寄游天台韵

我观人生天地间,古今吁嗟行路难。 跻攀尺寸不可上,太行蜀道凋朱颜。 天台胜绝神僊录,遐方企仰倾心读。 跬步之间未暇登,多缘重耳而轻目。 胸量汪汪沧海窄,笔端旧有回天力。 莫年闲伴赤松游,兴来不负东山屐。 华顶万八千丈高,衡南泰北齐堪招。 凌风矫首欲飞举,收拾万象穷秋毫。 方广云中忽披觌,半千圣者皆相识。 妙法轰轰两涧宣,危磴蜒蜒一潭碧。 安得妙手李伯时,貌取牛背刘凝之。 猗欤樗散岩壑底,与世聿兀略不覊。 爱山只愁山可移,独许明月清风知。 兴公按图曾作赋,拂庵未到先题诗。

译文:

我看人生在这天地之间,古往今来都不禁感叹行路艰难。想要向上攀登哪怕一小步都极为困难,就像行走在太行、蜀道,能让人容颜衰老。 天台是无比绝妙的仙境,连远方的人都满心敬仰,怀着倾慕之情去品读它的相关记载。可我连近在咫尺去登临的时间都没有,大多时候都是重视耳闻而轻视了亲眼所见。 您胸怀宽广,连沧海在您眼中都显得狭窄,您笔下向来就有回天的功力。到了暮年,您悠闲地与赤松那样的仙人相伴同游,兴致一来也不会辜负像谢安那样登山的木屐。 天台华顶高达万八千丈,能与衡山之南、泰山之高相媲美。您凌风昂首,好似要飞举起来,将世间万象尽收眼底,连细微之处都能洞察。 您在方广寺所在的云雾中忽然现身,仿佛与五百罗汉都相识相知。奇妙的佛法如轰轰作响的两涧流水在宣说,危险的石磴曲折蜿蜒,下面是一潭碧绿的湖水。 哪里能找到像李伯时那样的妙手画家,把骑在牛背上的刘凝之的模样画下来呢。哎呀,您就像那无用却自在散落在岩壑之间的树木,与这世间保持着独特的姿态,不受拘束。 您热爱山峦,只担心山会被移走,这份心意只有明月和清风知晓。当年孙兴公依照地图还曾为天台山作赋,拂庵还没到达就先题下了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释元肇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