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大吟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余知造化,著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 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箎。 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 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樽俎,劔戟交幈帏。 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 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 山河灿于地,星斗会璇玑。 因覩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高卑易裁制,返覆难拘羁。 心迹既一判,利害不两提。 卷舒当要会,取舍在须斯。 智者伤于诈,信者失于椎。 真伪之相杂,名实之都隳。 得者失之本,福为祸之梯。 乾坤支作讼,离坎变成睽。 弧矢相凌犯,言辞共诋欺。 何尝无胜负,未始绝兴衰。 前日之所是,今日之或非。 今日之所强,明日之或羸。 以古观后世,终天露端倪。 以今观往昔,何止乎庖牺。 尧舜行揖让,四凶犹趄趑。 汤武援干戈,三老诚有讥。 虽臯陶陈谟,而伊周献规。 曾未免矣夫,疗骨而伤肌。 仁为名所败,义为利所挤。 治乱不自己,因革徒从宜。 与贤不与子,贤愚生瑕玼。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 或羿浞起衅,或管蔡造疑。 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 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 灼见夏台日,曾照升自陑。 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师。 厉王奔于彘,幽王死于骊。 平王迁于洛,赧王败于伊。 或盟于召陵,或会于黄池。 或战于长岸,或弑于干谿。 或入于鄢郢,或楼于会稽。 或屠于大梁,或入于临淄。 五霸共吞噬,七雄相鞭笞。 暴秦灭六国,楚汉决雄雌。 天尽于有日,地极于无涯。 遐迩都包括,纵横悉指挥。 井田方奕奕,兵甲正累累。 易之以阡陌,画之以郊畿。 销之以锋镝,焚之以书诗。 罢侯以置守,强干而弱枝。 重兵栖上郡,长城堑边陲。 自谓磐石固,万世无已而。 回天于指掌,割地于阶墀。 视人若蝼蚁,用财如沙泥。 阿房宫未毕,祖龙车至戏。 骊山卒未放,陈涉兵自蕲。 灞上心非浅,鸿门气正滋。 咸阳起烟焰,南郑奋熊罴。 人鬼同交错,风云共惨凄。 项强刘未胜,得鹿莫知谁。 约法三章在,收兵五国随。 庙堂成筭重,帷幄坐筹奇。 广武貔貅怒,鸿沟虎豺饥。 荥阳留纪信,垓下别虞姬。 三杰才方展,千年运正熙。 山川旧形胜,日月新光辉。 正朔承三统,车书混四维。 方隅无割据,穷僻有羁縻。 后族争行日,军分南北司。 当时无佐命,何以救颠𬯀。 百战方全日,长兵震天垂。 岂知巫蛊事,祸起刘屈牦。 冢宰司衡日,重明正渺弥。 见危能致命,无忝寄孤遗。 剧贼欺孤日,行同狐与貍。 宫中凌寡妇,殿上逐婴儿。 龙战知何所,冰坚正在兹。 溃堤虽患水,御水敢忘堤。 东汉重晞日,昆阳屋瓦飞。 幽忧新室鬼,狼籍渐台尸。 鄗邑追隆准,新安扫赤眉。 再逢火德王,复覩汉官仪。 窦邓缘中馈,阎梁挟牝鸡。 经何功殆尽,至董业都糜。 河洛少烟火,京都多蒿蔾。 长天有鸟度,白骨无人悲。 城有隍须复,羊无血可刲。 大厦之将颠,非一木可支。 孟德提先手,仲谋藉世资。 玄德志不遂,竟终于涕洟。 西晋尚清谈,大计悬品题。 妇人执国命,骨肉生疠疵。 二主蒙霜露,五胡犯鼎彝。 世无管夷吾,令人重歔欷。 广陌羌尘合,中州胡马嘶。 龙光射牛斗,日影化虹蜺。 辟草来洛汭,垦田趋江湄。 二百有四年,方驾而并驰。 东晋分南尾,时或产灵芝。 凡经五改命,至陈卒昌隋。 国破西风暮,城荒春草萋。 长江空满目,行客浪沾衣。 后魏开北首,孝文几缉绥。 河阴旋有变,国分为东西。 尔朱夺高氏,宇文灭北齐。 及隋始并陈,四海为藩篱。 泛汴公私匮,征辽士卒疲。 有身皆厌苦,无口不嗟咨。 处处称年号,人人思乱离。 中原未有主,谁识非鹿麋。 千一难知日,天人相与期。 龙腾则云霭,虎步则风凄。 母后专朝日,相仍紊宫闱。 可嗟桓彦范,不杀武三思。 绣岭喧歌舞,渔阳动鼓鼙。 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杨妃。 劒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 两京皆覆没,九庙咸倾欹。 乐极则悲至,恩交则害携。 事无可柰何,举目谁与比。 自此藩方盛,都无臣子祗。 恃功而不朝,讨贼以为词。 各拥部兵盛,谁怜王室卑。 邀朝廷姑息,观社稷安危。 攻取非君命,诛求本自肥。 乘舆时播越,扈从或参差。 尾大知难运,鞭长岂易麾。 长奸忧必至,养虎害终贻。 国步何颠沛,君心空忸怩。 时来花烂漫,势去叶离披。 十姓分中夏,五家递通逵。 徒明星有烂,但东方未晞。 才返长芦镇,旋驱胡柳陂。 绛霄兵自取,玄武火何痴。 中渡降堪罪,栾城死可嗤。 太原朝见入,刘子夕闻啼。 事体重重别,人情旋旋移。 弃灰犹隠火,朽骨尚称龟。 谲诈多阴中,艰忧常自罹。 挠防肤革易,患救腹心迟。 语祸不旋踵,言伤浪噬脐。 欲升还陨落,将坠却扶持。 瞑眩人皆恶,康宁世共晞。 须能蠲重疾,始可谓良医。 久废田硗确,难行路险巇。 不逄真主出,何以见施为。 家国邅迍极,君臣际会稀。 上天生假手,我宋遂开基。 睿筭随方设,群豪引领归。 迄今百余载,兵革民不知。 成败须归命,兴亡自系时。 天机不常设,国手无常施。 往事都陈迹,前书略可依。 比观之博弈,不差乎毫厘。 消长天旋运,阴阳道范围。 吉凶人变化,动静事枢机。 疾走者先颠,迟茂者后萎。 与其交受害,不若两忘之。 求鱼必以筌,获兔必以罤。 得之不能忘,羊质而虎皮。 道大闻老子,才难语仲尼。 造形能自悟,当局岂忧迷。 黑白焉能浼,死生奚足猗。 应机如破的,迎刃不容丝。 勿讶傍人笑,休防冷眼窥。 既能通妙用,何必患多岐。 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违。 穷理以尽性,放言而遣辞。 视外方知简,听余始识希。 大羹无以和,玄酒莫能漓。 上兵不可伐,巧历不可推。 善言不可道,逸驾不可追。 兄弟专乎爱,父子主于慈。 天下亦可授,此著不可私。

译文:

人们有精通各种技艺的,我曾观看过下棋。 从棋局的计算中能知晓自然的变化规律,在落子之外能发现细微的征兆。 下棋的人好胜之心永不止息,争先的意愿十分强烈。 对局双方全然没了宾主的礼数,面对面就像对待蛮夷一样。 心中被财利所激发,喜怒之情都表现在脸上。 生杀大权仿佛握在手中,给予和剥夺只需动动下巴示意。 彼此乖戾时就像冰与炭一样不相容,和谐时又不像埙和篪那样协调。 情义比不上朋友之间,感情连夫妻之间的交流都不如。 就像从怀袖中掏出珠玉般计较得失,心中像有龙蛇在翻腾。 酒席之间仿佛筑起了坚固的城防,帐幕之中好像兵器相交。 白昼里如同能驱使鬼神,平地上好似蟠踞着蛟龙。 空旷的江上好像响起了雷雹之声,广阔的大海里好像在诛杀鲸鲵。 寒暑变化与心情的好坏相同,昏明交替和局势的优劣一致。 山河像在地上闪耀,星斗好似汇聚在璇玑之上。 因为看到了输赢的局势,反而惊讶于宠辱的界限。 高低贵贱容易裁决,局势的反复却难以拘束。 心思和行为一旦区分开来,利害就不能同时兼顾。 局势的发展要把握关键,取舍就在须臾之间。 聪明的人会被欺诈所伤害,诚信的人会因愚钝而失误。 真假相互混杂,名实都已毁坏。 得到的是失去的根本,福运是灾祸的阶梯。 乾坤卦象会变成争讼之象,离坎卦象能变成背离之象。 就像武器相互侵犯,言辞相互诋毁欺骗。 哪会没有胜负,兴衰也从未断绝。 前日认为正确的,今日或许就错了。 今日强大的,明日或许就衰弱了。 用古代的事来观察后世,终究会露出端倪。 用现在的事去看往昔,又何止是庖牺时代呢。 尧舜实行禅让制,四凶还在迟疑不前。 商汤和周武王动用武力,三老实在是有所讥讽。 虽然臯陶陈述谋略,伊尹和周公献上良策。 但也未能避免问题,就像治疗骨头却伤了肌肉。 仁被名声所败坏,义被利益所排挤。 国家的治乱不能自己掌控,变革只能根据时宜。 传位给贤能而不传给儿子,贤愚之间会产生瑕疵。 传位给儿子而不传给贤能,子孙会遭遇灾祸。 有时苗民违抗命令,有时有扈氏抗拒权威。 有时后羿和寒浞挑起争端,有时管叔和蔡叔制造猜疑。 有时商人征伐葛国,有时周人攻伐黎国。 有时在鸣条整顿军队,有时在牧野拔取敌旗。 明亮的夏台之日,也曾照着从陑地崛起的人。 怎知羑里的月光,不会照着越过孟津的军队。 周厉王逃奔到彘地,周幽王死在骊山。 周平王迁都到洛邑,周赧王在伊水战败。 有时在召陵会盟,有时在黄池聚会。 有时在长岸交战,有时在干谿发生弑君之事。 有时楚国被攻入鄢郢,有时越王被困在会稽。 有时大梁被屠杀,有时临淄被攻占。 五霸相互吞并,七雄彼此争斗。 暴秦消灭六国,楚汉决出雌雄。 天空有尽头之日,大地有无边之极。 远近都被包括在内,纵横都能指挥调度。 井田制整齐有序,兵甲堆积如山。 后来用阡陌取代井田,划分郊畿之地。 销毁兵器,焚烧诗书。 废除诸侯设置郡守,加强中央削弱地方。 重兵驻扎在上郡,修筑长城作为边陲防线。 自认为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万世不会改变。 在指掌之间就能扭转乾坤,在台阶上就能分割土地。 看待百姓如同蝼蚁,使用钱财就像泥沙。 阿房宫还未建成,秦始皇的车驾就到了戏水。 骊山的士卒还未遣散,陈涉的军队就从蕲地起兵。 刘邦在灞上野心不小,项羽在鸿门气势正盛。 咸阳燃起烟火,南郑兴起雄师。 人鬼相互交错,风云一片凄惨。 项羽强大刘邦未胜,不知天下会落入谁手。 约法三章确立,五国军队跟随。 朝廷的谋略重要,帷幄中的策划神奇。 广武的将士愤怒,鸿沟的双方如虎豺般饥饿。 荥阳留下纪信替死,垓下项羽与虞姬诀别。 三杰的才能刚刚施展,千年的国运正蓬勃兴起。 山川依旧有旧日的形胜,日月焕发出新的光辉。 历法继承三统,车轨文字统一四方。 四方没有割据势力,偏远之地也被管辖。 后来外戚争权之时,军队分为南北两司。 当时若没有辅佐之臣,怎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历经百战才保全天下,兵器的声响震动天际。 怎知会发生巫蛊之事,灾祸从刘屈牦而起。 宰相主持朝政之日,光明正渐渐渺茫。 能在危难时献出生命,才不愧于托付的孤儿。 叛贼欺凌孤儿之时,行为如同狐狸和狸猫。 宫中欺凌寡妇,殿上追逐婴儿。 龙战不知在何处,局势就像坚冰一样严峻。 溃堤虽然害怕洪水,但防御洪水怎敢忘记堤坝。 东汉重见光明之日,昆阳之战屋瓦纷飞。 新朝的鬼魂忧愁,渐台的尸体狼藉。 在鄗邑追随刘邦,在新安扫除赤眉军。 再次迎来火德称王,又见到汉朝的礼仪制度。 窦氏、邓氏凭借皇后的关系,阎氏、梁氏依仗女人专权。 经过多年,功业几乎殆尽,到董卓时一切都荒废了。 河洛之地少有烟火,京都长满蒿藜。 长天有鸟飞过,白骨无人悲伤。 城墙的护城河需要修复,羊却没有血可杀。 大厦将倾,不是一根木头可以支撑的。 曹操占据先手,孙权凭借世资。 刘备志向未酬,最终只能流泪叹息。 西晋崇尚清谈,国家大计取决于品评。 妇人掌握国家命运,骨肉之间产生病害。 两位君主遭受风霜雨露,五胡侵犯国家的神器。 世上没有管夷吾,真让人感慨叹息。 宽广的道路上羌人的尘土弥漫,中原地区胡马嘶鸣。 龙光射向牛斗星宿,日影化作虹霓。 开辟荒地来到洛汭,开垦农田前往江边。 历经二百零四年,各方势力并驾齐驱。 东晋偏安江南,有时会产出灵芝。 总共经历五次改朝换代,到陈朝最终被隋朝所灭。 国家破败在西风日暮之时,城池荒芜春草萋萋。 长江空阔满眼凄凉,行客徒然沾湿衣裳。 后魏在北方兴起,孝文帝几乎实现了安定。 河阴之变很快发生,国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尔朱氏夺取高氏政权,宇文氏消灭北齐。 到隋朝开始吞并陈朝,四海成为藩篱。 泛舟汴河公私匮乏,征伐辽东士卒疲惫。 人人都厌苦不堪,个个都叹息不止。 处处都称新的年号,人人都想着战乱。 中原没有君主,谁能分辨谁是鹿谁是麋。 千分之一的机会难以知晓之时,上天和人相互期待。 龙腾起就会有云霭相随,虎迈步就会有凄风相伴。 母后专权之日,接连扰乱宫廷。 可叹桓彦范,没有杀掉武三思。 绣岭上歌舞喧闹,渔阳响起战鼓。 太平之时怎能骄傲,只怪罪一个杨贵妃太冤枉。 剑阁远离天日,潼关放走虎貔般的敌军。 两京都被攻陷,九庙都倾倒倾斜。 欢乐到极点悲伤就会到来,恩情深厚时伤害也会随之而来。 事情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举目望去无人可与相比。 从此藩镇势力强盛,都不把君主放在眼里。 依仗功劳不朝见君主,以讨伐贼寇为借口。 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谁会怜悯王室的衰弱。 要挟朝廷姑息纵容,观望社稷的安危。 攻取不是君主的命令,搜刮钱财只为自己肥私。 皇帝时常流亡在外,护驾的队伍参差不齐。 尾大就知道难以运转,鞭长怎能容易指挥。 助长奸恶忧患必然到来,养虎为患最终会留下祸害。 国家命运如此艰难,君主心中空有惭愧。 时机到来时繁花烂漫,形势逝去时树叶凋零。 十个姓氏瓜分中原,五个家族交替掌权。 只是星星明亮闪烁,但东方还未破晓。 才回到长芦镇,又奔赴胡柳陂。 绛霄宫的士兵自取灭亡,玄武楼的大火多么愚蠢。 中渡投降实在有罪,栾城战死令人嗤笑。 太原早上还能入朝,刘子晚上就听到哭声。 事情重重不同,人情时时变化。 丢弃的灰烬中还隐藏着火种,腐朽的骨头还被称为神龟。 欺诈大多在暗中进行,艰难忧患常常自己遭遇。 防止皮肤的伤害容易,救治心腹的祸患却很迟缓。 谈论灾祸很快就会应验,言语伤人后悔莫及。 想要上升却又陨落,将要坠落却又被扶持。 让人难受的治疗人人厌恶,健康安宁是世人共同期盼的。 必须能治愈重病,才可以称为良医。 长久荒废的田地贫瘠,难走的道路艰险。 不遇到真正的君主出现,怎能有所作为。 家国艰难到了极点,君臣相遇的机会稀少。 上天借助他人之手,我宋朝于是开创基业。 英明的谋略根据形势制定,各路豪杰引领归附。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百姓不知战争的痛苦。 成败要归结于命运,兴亡自有时间的安排。 天机不会一直显现,国手也不会总是有妙招。 往事都已成为陈迹,从前的史书大致可以依据。 和观看下棋相比,几乎没有丝毫差别。 事物的消长如同天体的运转,阴阳之道涵盖一切。 吉凶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动静是事情的关键。 快速奔跑的人先跌倒,缓慢茂盛的事物后枯萎。 与其相互伤害,不如彼此忘却。 捕鱼必须用鱼篓,捉兔必须用兔网。 得到了却不能忘记,就像羊披上虎皮一样徒有其表。 老子懂得大道,孔子感慨人才难得。 能从现象中自我领悟,当局者又何必担忧迷惑。 黑白怎能污染,死生又何足留恋。 应对时机要像射中目标一样准确,处理事情要像刀刃迎物一样顺畅。 不要惊讶旁人的嘲笑,也不要防备冷眼的窥视。 既能精通其中的妙用,何必担忧道路的分歧。 与道同行就能得道,顺应天意就不会违背。 穷究事理以尽人性,畅所欲言而遣词造句。 看到外面的纷繁才知道简单的可贵,听完我的话才懂得稀少的意义。 太羹不需要调和,玄酒无法冲淡。 上等的兵法不可轻易被攻破,精巧的历法难以推算。 善言难以用言语表达,疾驰的马车无法追赶。 兄弟之间重在关爱,父子之间主于慈爱。 天下都可以传授,这棋道却不可自私。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