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南斗牛下,万仞耸崔嵬。 日上光先占,江盘势却回。 一方蒙雨露,几处对楼台。 不逐秦鞭去,曾经禹载来。 云生峰惨澹,冰泮谷喧豗。 险外烟岚变,深中洞府开。 岩花春灼烁,溪鸟暖毰毸。 飞瀑含清籁,乖龙走疾雷。 平川萧庙閟,半腹邓坛摧。 精蕴瑶瑰宝,灵钟杞梓材。 僧轩宜薜荔,樵径怯莓苔。 旁睨龙州橘,前瞻庾岭梅。 仙经饶地肺,赋笔让天台。 神物多灵贶,农田少旱灾。 隠君须独行,吟咏亦难才。 何客能依止,伊予语敢哉。 一麾成系滞,四友阻游陪。 未脱红尘累,徒嗟白发催。 梦频生枕席,赏每倒尊罍。 预恐瓜时代,图归作醉媒。
题仰山二十韵
译文:
在南方斗宿和牛宿的分野之下,一座高耸入云、万仞之高的山峰巍峨耸立。
太阳升起的时候,它最先沐浴到阳光,山下江水曲折盘绕,似乎遇到它的阻挡而改变了流向。
这一方土地都承蒙着它带来的雨露滋润,好几处的楼台都正对着这座山峰。
它不会像传说中那些被秦始皇神鞭驱赶的石头一样离去,它应该是经历过当年大禹治水时的岁月留存至今。
云朵在山峰间涌起,让山峰显得一片惨淡;冰雪消融的时候,山谷里发出喧闹的声响。
险峻之处的烟岚不断变幻,幽深之处的洞府也仿佛敞开了大门。
春天里,岩石上的花朵鲜艳夺目;温暖的时节,溪边的鸟儿羽毛蓬松。
飞泻而下的瀑布蕴含着清脆的声响,就像乖戾的蛟龙带着疾雷奔走。
山脚下平坦之地的萧庙紧闭着门,半山腰的邓坛已经破败。
这座山蕴藏着像美玉珍宝一样的精华,它的灵气孕育出了如杞梓般的优秀人才。
僧人的轩室旁适合薜荔生长,打柴的小路长满莓苔让人行走时不免胆战心惊。
向旁边看去能看到龙州的橘子,往前望去能看到庾岭的梅花。
在仙经里它被称作“地肺”,就连擅长写赋的人也会觉得它可与天台媲美。
它有着神奇的事物,常常降下神灵的恩赐,使得周边农田很少遭受旱灾。
隐居的人一定要独自来此,想要在这里吟诗吟咏也需要有很高的才华。
什么样的客人能够在这里长久停留呢?我哪敢随意说自己能做到。
我因为官职的缘故被束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无法一同来此游玩。
我还没能摆脱尘世的牵累,只能徒然感叹白发催老。
我常常在枕席之上梦到这座山,每次欣赏美景都开怀畅饮。
我预先担心到了任期轮换的时候,想着回去后要以这座山为借口尽情沉醉一番。
关于作者
宋代 • 祖无择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