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读到难篇,乃闻真阳室。 亦尝惟斯人,称道或浮实。 邈在数千里,莫觌烟霞质。 青山有独往,吾志久已必。 如何骖俗驾,尚此纡朝绂。 谬分南顾忧,惟刑在钦恤。 孤宦虽云远,胜践其敢失。 行行访云岩,草树披蒙密。 呀然一穴开,势欲吞朝日。 岚光屏障展,乳溜龙蛇屈。 溪流自清泚,松韵何萧瑟。 酌酒饮游客,谓言此可述。 周生诚不诬,所纪穷纤悉。 惜哉非吾土,无由寄蓬荜。 平生丘壑心,与道共湮鬰。 难进而易退,终当守儒术。
游真阳石室
译文:
从前我读到关于真阳石室的难篇记载,这才听闻了真阳石室的大名。我也曾经思考,那些人称道它的话,或许存在夸大失实的地方。它远在数千里之外,我一直没能亲眼目睹它那如烟似霞的美妙景致。
我向来就有独自寻访青山的想法,这个志向早已坚定。可为何我如今还跟随着世俗的车驾,身上还系着朝廷的印绶呢?我被错误地分配去分担南方的忧虑,主要负责刑罚之事,需要怀着敬重和怜悯之心来处理。
虽然我孤身任职,地处偏远,但这样的胜景我怎敢错过呢?我一路前行去寻访那云雾缭绕的山岩,穿过茂密的草丛和树林。忽然,一个洞穴豁然开朗,那气势仿佛要吞下初升的太阳。
山间的雾气像展开的屏障,钟乳石像蜿蜒的龙蛇。溪流清澈见底,松涛声多么萧瑟凄凉。我斟酒请一同前来的游客饮用,说这里的景致值得记录下来。
看来姓周的人(可能是之前记载真阳石室的人)说的确实不假,他的记载详尽到了每一个细节。可惜啊,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没办法在这里搭建茅屋长久居住。
我平生喜爱山川林壑的心志,与正道一同被埋没压抑。我难以进取却容易退让,最终还是应当坚守儒家的学说。
关于作者
宋代 • 祖无择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