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怀古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士,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译文:

我在襄阳的郊野漫步,那秀丽的山色好像特意展现出明媚的姿态,向我热情地示意。我该用什么来洗涤我这满怀的思绪呢?悠悠流淌的汉水,清澈无比,正适合让我心灵得到净化。 那辽远漫长的岘山古道啊,千年来又有几人曾走过呢?无数的人在这山上踏行,以至于山腰都被踩得平整了。 我在途中遇到了堕泪碑,不知不觉间自己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不禁想问,羊祜(羊叔子)和诸葛亮(葛孔明)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今这些前辈们早已远去,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们当年的情怀呢? 我来到万山下,这里潭水相互萦绕。潭水极深,看不到底,据说潭水中还藏着杜预刻下的石碑铭文。这潭水至今都没有干涸,后世的人也因此知晓杜预的名声。 他们这些人成就功业本就是无可匹敌的,不过他们又都喜欢美名,倒真像是有文人情怀的儒生。 自从羊祜、诸葛亮、杜预这三位豪杰离世之后,世间仿佛就再没有能称得上传奇的英雄人物了。 我姑且登上岘山的山顶,泪水止不住地流,就像这汉水滔滔不绝地奔腾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