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趋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比阳春退苦寒。

译文:

这首诗是次韵诗,也就是按照别人诗的韵脚来创作的诗。下面是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贫寒人家向来都没有做过官的,一旦获得一个名声,要像对待佛名一样珍视它。 就像周彦伦又回到北山隐居,谢安石在东山也有旧日的欢乐可以重温。 按常规的升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朝廷为官,只能满心期待着皇恩浩荡,能有大赦天下、加官进爵的机会。 何况你胸中有着丰富的奇谋和才学,就如同阳春驱散了苦寒一般,自能有非凡的成就。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