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陈殿丞见寄

颠倒江湖二十春,干时的是妄庸人。 先容不肯收蟠木,高足无从得要津。 众与善名酬苦志,莫将吟味养闲身。 食田饮井知谁力,下有骄儿上有亲。

译文:

二十年来我在江湖间四处奔波、命运起伏不定,一心想要谋求仕途发展,现在看来自己确实是个既狂妄又平庸的人。 那些能够为我引荐的人不肯接纳我这个如弯曲树木般不成材的人,我没有凭借显贵的地位去获取重要的晋升途径。 众人用“善名”来回应我苦苦坚持的志向,可我不能仅仅凭借吟诗的情味来安养这闲散之身。 我吃着田地里产出的粮食,喝着井里的水,要知道这都是依靠谁的力量啊,家里还有骄纵待养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