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夏晚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高情梦箕颍,闲景画潇湘。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 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译文:

这地方偏僻得很,没什么人来管束,我独自登上高楼,楼高耸入云,有格外多的清凉之意。 远处的水流汇入越地水系,那将落的太阳,余晖洒下,好像和秦地共享着同样的光亮。 那山间险峻如鸟飞的小道上,堆积着大片顽固似的乌云,乌黑一片;山下的人家,周围的树叶就像生了病一样,一片枯黄。 我心怀高远的情思,梦想着能像许由、巢父那样隐居在箕山、颍水;眼前这闲适的景色,就如同一幅潇湘山水画。 山中的药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甚至比桂花的香味还醇厚;渔夫的歌声音调粗浊,少了些清商之音。 我知道现在是太平盛世,这很值得欣喜,但在我看来,什么功名富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