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小酌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已无多。

译文:

我心中已经没有了那些羁旅漂泊的愁绪,来到这池边痛饮一番,然后放声高歌。 我仿佛能够呼唤来春天,让它展现出世间万物的美好景象,我也将自己的性情融入到这大自然的和谐之中。 月光洒在池水上,就好像破碎的荆山美玉;池面上泛起的波纹,如同精心织就的蜀地丝绸。 我看着身边一同饮酒的人,感觉大家都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身上的世俗之态已经所剩无几了。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