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雨诗

吴江之南,是曰丰国。 五种之生天下食,一岁不登,吾民菜色。 如何天不仁,纵彼旱孽称其神。 矫矫赤龙推火轩,来自东南山。 咸池愞水不敢沃,阳侯失色愁烹煎。 况兹畎亩流涓涓,何足吸之唇齿间。 但见禾与黍,蓬勃红尘起。 土伯敕其属,扫路迎饥鬼。 哀哉氓蚩蚩,托身釜鬲惟蒸炊。 小人怨咨君子知,天生天杀今其时。 我闻皇穹大德在生育,爱养万物同婴儿。 产民之身赋民食,中道绝之何所为。 当时冥冥间,委作非其宜。 山川之神各守土,群龙受位司天池。 上帝当轩亲戒敕,十日一雨无愆期。 帝心仁且信,临下固不疑。 谓言庶事有分职,屏去视听思无为。 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 弄天之权侮人命,贪嗜牛羊邀祭祀。 忽焉一物不称情,因教此旱灾生灵。 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谏,头枕天鼓眠不醒。 帝在紫微垣,下隔千里云。 徒劳衔血向空哭,帝心虽圣安得闻。 北斗侍帝侧,斡运气母均四时。 五星暨众宿,照曜亡偏私。 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轻天威。 定是机务繁,耳目有所遗。 小臣亦何者,草莽负奇节。 欲系神颈无长绳,欲斩龙头剑锋缺。 皇穹如未察凶邪,空使小臣心鬰结。

译文:

在吴江的南面,那是号称丰饶的地方。天下百姓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在这里生长,要是有一年收成不好,我们的百姓就会饿得面有菜色。 为什么上天如此不仁,放纵那旱灾之祸,让它张狂得好似神灵一般。那矫捷的赤龙推着如烈火般的车驾,从东南的山上而来。咸池里柔弱的水都不敢去浇灭这火患,掌管波涛的阳侯也吓得失了颜色,发愁自己会被煎烤。更何况田地里那涓涓细流,在这旱灾面前,还不够它用唇齿吮吸的。 只看见那田间的禾苗与黍谷,在滚滚红尘中渐渐枯萎。地府之神土伯还命令他的下属,清扫道路迎接饥饿的鬼魂。悲哀啊,那些愚昧的百姓,只能把身家性命寄托在锅灶炊火之上,盼望着有粮食下锅。 小人的哀怨和叹息君子是知道的,这上天掌管着万物的生杀,如今这般旱灾肆虐。我听说那皇天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万物,它爱护养育万物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赋予百姓生命又给予百姓粮食,可如今却中途断绝供给,这是为什么呢? 当初在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实在是不合适。山川之神各自守护着自己的领地,群龙接受天帝的任命管理着天池。上帝曾在宫殿前亲自告诫,要十日下一雨,不得延误期限。天帝心怀仁爱且言而有信,对待下民本是毋庸置疑的。 本以为万事都有各自的职责,天帝便抛开视听想要无为而治。哪里知道那些愚蠢的小鬼,负德忘恩,难以管制。他们玩弄上天的权力,侮辱百姓的性命,贪图牛羊等祭品,借此邀功求赏。一旦有一样事情不合他们的心意,就降下这场旱灾残害生灵。 掌管雷霆的官员怕担罪责,不敢进谏,头枕着天鼓呼呼大睡。天帝身处紫微垣,下面隔着千里云雾。百姓徒劳地口衔鲜血向天空哭诉,天帝即便圣明又怎能听到呢? 北斗星侍奉在天帝身旁,斡旋着元气之母来均衡四季。金、木、水、火、土五星以及众多星宿,照耀世间没有偏私。为什么要容忍这些小鬼,让他们肆意妄为,轻视上天的威严。一定是天帝政务繁忙,有所疏忽遗漏。 我这个小臣又算什么呢,不过是草莽间胸怀奇节之人。想要拴住神的脖颈却没有长绳,想要斩下龙头却又剑锋缺损。皇天要是还不能察觉这些凶邪之事,只会让我心中郁结难消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