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作

群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山韒,冷气攒衣刀。 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 花淫得罪陨,鶑辩知时逃。 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于乐,快饮甘如膏。 朱曦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译文:

众多的阴云仿佛在欺侮着阳气的德泽,春雨如阵阵战鼓般喧闹地倾盆而下。 从拂晓开始天色就惨白得如同黑夜一般,雨水从瓦口倾泻而下,好似飞起的波涛。 凝聚的乌云像是排列在山间的黑色帐幕,寒冷的气息如同一把把利刃穿透衣裳。 小路上喧闹的只有挺拔的松树和翠竹,庭院里横卧着的只有杂乱的蓬蒿。 那些过分娇艳的花朵因放纵艳丽而获“罪”纷纷陨落,聪慧的黄莺知晓时机不对早早地逃走了。 低湿之地的禾苗刚刚露出水面还很矮小,树木上的菌类却随着时日不断长高。 我轻声吟诗,这声音比音乐还要优雅,畅快地饮酒,那酒水甘甜得如同膏脂。 火红的太阳迟迟不见出来,天空的帷幕就那样空荡荡地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大地。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