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二首 其二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 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 自省由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译文:

一个人要是得志了,过去犯下的众多罪过似乎都能一笔勾销;可一旦失了志,各种各样的丑恶指责就会纷纷冒出来。 谁说这仕途的道路宽广呢?那些潦倒失意、穷困憔悴的人连走都不敢走。 话都到了嘴边,却又得赶紧把舌头缩回去,生怕说错话,紧接着就是无尽的悔恨。 我自己反思起来都是这般艰难,更何况那些普普通通、愚昧无知的百姓呢。 由此就可以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称得上贤能的人,没有不是达官显贵的。
关于作者
宋代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