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诗 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海高公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译文:

从唐代咸通年间以后,文章的风格就开始流散杂乱,不再有典雅的气象。这种不好的文风一直延续经历了五代时期,当时执笔写文章的人大多追求艳丽妖冶的风格。 高公在中书省任职时,就像江河源头的小水流一样,引导着学者们走向正确的文风道路。从那以后,文章的风格变得文质兼备,既不过于放荡也不显得粗野。 可惜啊,高公因为急于进取而犯了错,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调出了中书省。当今君主登上皇位,恩泽像大雨一样普降。高公先后被贬到均阳又到淮阳,不停地迁徙,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最终他也没有得到重新被任用的命令,白白地身处文明开化的时代。他没有途径能够重新开始,只能怀着未实现的志向进入了漫漫黑夜(指去世)。人们都说对他的责罚太重了,最终只做到了郡司马这样的小官。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