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贤诗 王枢密

西枢经纬才,慷慨遇真主。 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 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彊御。 凭案读古书,箕踞视太祖。 泽欲浸生民,化将还邃古。 拆寺遇武宗,排佛如韩愈。 尽发群苾𫇴,使之艺禾黍。 兵威遂强盛,人力不耗蠹。 世宗征淮甸,委任当留务。 马前拜侯伯,阶下列椹斧。 叱咤气生风,将校汗如雨。 手筑太平基,胼胝不辍杵。 具瞻人有望,衰运时不与。 修短天难忱,歼夺民何怙。 恩深与小敛,抚椁甚悲沮。 云亡复殄瘁,前哲非虚语。 世岂乏贤良,才难具文武。 历象过羲和,文章敌燕许。 可能随众人,冥寞归尘土。 子孙虽众多,必复事未睹。 谁铭迁客诗,高揭王公墓。

译文:

这位王枢密可是掌管西部枢密院、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他意气风发地遇到了真正的君主,得以施展抱负。 他凭借文学才华在科举甲科中脱颖而出,随后如风云际会般参与到称霸一方的幕府事务中。他为人正直,在处理机密政务时,从来都不畏惧那些有权有势的强硬人物。他曾经靠着书案专心研读古书,甚至不拘礼节地伸开两腿坐着面对太祖,其潇洒不羁可见一斑。 他心怀天下,希望自己的恩泽能够滋润百姓,期望将社会风气引领回到上古那样淳朴的时代。他就像唐武宗拆毁寺庙一样,坚决抵制佛教,如同韩愈反对佛道一样。他让众多的僧人还俗,让他们去种植庄稼。这样一来,国家的兵威变得强盛,百姓的人力也不再被白白消耗。 周世宗征伐淮甸的时候,把留守京城的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理。在他面前,诸侯将相恭敬下拜,台阶下排列着刑具。他一声叱咤,气势如狂风骤起,将领和校尉们吓得汗如雨下。他亲自参与到为国家修筑太平基业的工作中,双手磨出了老茧,也不曾停下手中的杵。 众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只可惜时运不济,处于衰败的世道。人的寿命长短实在难以预料,上天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百姓们失去了依靠。君主对他恩情深重,亲自为他举行小敛之礼,抚摸着棺椁悲伤不已。贤才的逝去让国家遭受损失,前人说贤才的离世会让国家衰败,这话一点都不假。 世间难道缺少贤良的人吗?只是很难有兼具文才和武略的全才。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超过了古代的羲和,文章水平能与唐代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相媲美。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像普通人一样默默无闻地归于尘土呢? 他的子孙虽然众多,但他所期望的家族复兴之事却还未见到。谁能把我这个被贬谪之人写的这首诗铭刻下来,高高地立在王枢密的墓前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