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申湖在陕服,自昔名所重。 许昌遗唐律,人口尚传诵。 旧迹固蓁莽,胜概犹出众。 前年谪商于,过此方忧恐。 无暇濯溪泉,恻恻心甚痛。 量移遇恩宥,方寸稍放纵。 故人孙汉公,勤恳事迎送。 柅车得三宿,延我入溪洞。 春残尚有蝶,夏首始见𬟽。 朱樱实颇繁,黄鸟声亦哢。 地幽接府署,亭高瞰村垄。 萦砌水逶迤,入簷山巃嵷。 鲤翻自跃金,蜗曳烧余汞。 石危君子介,笋乱小人勇。 虚凉集鸥鹭,爽垲无蚊蠓。 芰叶巧如剪,萍根密非种。 迳苔自斑驳,岸草互蓊菶。 官酝绿开瓶,时果青出笼。 醉中猛别后,依约似一梦。 唯愁当要路,时复栖阘茸。 解梁虽近山,墝埆费耕墥。 常风有盬南,日夕尘塕埲。 云泉既辽远,草树非秀耸。 况兹炎蒸月,絷缚何所动。 缅怀八龙会,南溪与谁共。 棣萼本多才,甘棠应少讼。 枕簟与琴书,鸰原聊自奉。 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 古文阅韩柳,特策开晁董。 清吹席上来,当暑闭冰冻。 菱脆擘琼枝,瓜甘浮蜜筩。 气秋绿筿战,露晓圆荷捧。 照湖小贺监,溪堂轻马总。 此景且不同,此怀可长恸。 平生好泉石,况复官散冗。 近闻田紫微,涟水许就俸。 援例苟得请,申湖当入用。 终老占溪居,卧看秋泉涌。

译文:

申湖地处陕州境内,自古以来就声名远扬,备受人们看重。许昌人留下的唐代律诗,至今还在人们口中传颂。曾经的遗迹如今已被杂草荆棘掩盖,但它的优美景致依然出类拔萃。 前年我被贬到商于,路过这里时满心忧愁恐惧。当时连去溪边清泉洗濯的闲暇都没有,心中满是悲戚痛苦。后来遇赦移任,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老朋友孙汉公,诚恳热情地迎送我。我停下车马在这里住了三晚,他还带我进入溪洞游玩。 暮春时节仍有蝴蝶飞舞,初夏才见到彩虹高挂。红色的樱桃果实累累,黄莺鸟儿欢快啼鸣。此地幽静,紧挨着官府衙门,亭子高耸,可以俯瞰乡村田野。弯曲的溪水沿着台阶流淌,山峰映入屋檐,显得雄伟壮观。鲤鱼翻腾,好似跃动的金子;蜗牛爬行,就像拖着烧剩的水银。危石如同君子般耿介,乱笋好似小人般莽撞。这里清幽凉爽,吸引了鸥鹭栖息,地势高爽干燥,没有蚊虫叮咬。菱角叶就像精心裁剪过一样,浮萍的根密密麻麻,仿佛不是自然生长的。小路上的青苔色彩斑驳,岸边的野草郁郁葱葱。 打开官府酿造的绿色美酒,拿出刚出笼的新鲜水果。醉中匆匆分别后,这一切仿佛一场梦。我只担心处在重要的仕途之路上,有时还会遭遇庸碌之人。解梁虽然靠近山峦,但土地贫瘠,耕种艰难。盬南常常刮风,从早到晚尘土飞扬。那里的云泉离得远,花草树木也不够秀丽挺拔。何况现在正值炎热的季节,我被束缚在这里,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我怀念着孙氏兄弟相聚的场景,如今南溪又会和谁一同欣赏呢?孙氏兄弟本就才华横溢,治理地方应该很少有诉讼之事。他们枕着竹席,伴着琴书,在兄弟间相互陪伴。他们的文章学习李白、杜甫,学问以周公、孔子为根本。阅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研究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清风在席间吹拂,即便盛夏也如处在冰窖一般凉爽。脆嫩的菱角像掰断的美玉枝条,甘甜的西瓜好似漂浮在蜜桶里。秋天到来,绿色的竹子在风中摇曳,清晨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在这里就像有小贺知章般的潇洒,溪堂的闲适超过马总。这样的美景与我现在所处的截然不同,想到这里真让人痛心不已。 我平生就喜爱泉石山水,更何况我现在官职闲散。最近听说田紫微在涟水可以领取俸禄。如果我能援引他的例子得到允许,那我一定要去申湖。我想在溪边居住直到终老,静静卧看秋天的泉水涌动。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