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呈苏易简学士希宠和见寄以便题之于郡斋也

金殿尝闻金口言,词臣官职是神仙。 三年偶忝西垣职,致身似得文章力。 感激思酬圣主恩,危言所以难缄默。 出入金门与玉堂,屡因狂直拜封章。 御戎救旱无上策,言词不足动君王。 改官出职归郎署,粉围正秩惭叨据。 仍命淮阳颁诏条,元正不得与趋朝。 中书舍人捧宝策,加美徽称尊帝尧。 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 独有淮阳知郡吏,为典郡符蒙借紫。 合门引谢正衙辞,撰日忽忽办行李。 都门柳色早春天,繁台寺中排祖筵。 离杯满劝不惜醉,醉别上马魂黯然。 客心易感须如是,回思故国三千里。 子云相如俱蜀人,我今五十君青春。 春秋鼎盛正清贵,我年渐似下坡轮。 下车犹未逾期月,官舍初经禁烟节。 残阳乍听吹角声,台榭梨花簇香雪。 独酌不欢何所为,孤怀无绪怀己知。 十八学士相念否,应笑骨凡格且卑。 地仙敢言谪仙宦,海槎却有上天时。 陈州去京地不远,莫惜音书来慰勉。 若得工夫可作歌,歌中言语不厌多。 毕三情旨颇似我,向二宋四及李大。 请与副阁王舍人,呈似此歌希唱和。

译文:

我曾经在金殿听闻皇帝陛下亲口说过,词臣这个官职就如同神仙一般自在潇洒。我偶然有幸在西垣担任了三年的官职,能够有这样的地位,似乎全靠文章的助力。我满心感激,一心想要报答圣主的恩情,所以总是直言进谏,难以保持缄默。 我在金门和玉堂之间出入,多次因为狂放直率地上书言事。然而在抵御外敌、解救旱灾方面,我没有什么好的计策,说的话也不足以打动君王。后来我被改任官职,回到郎署,惭愧地占据着粉围这个正秩之位。接着我又被任命到淮阳去颁布诏令,连正月初一都不能入朝朝拜。 当时中书舍人捧着宝策,为皇上加上美好的徽号,尊皇上如同尧帝一般圣明。在大明殿里群臣为皇上祝寿敬酒,翰林学士站在百官的前列。只有我这个淮阳的知州,因为掌管郡符而被特许穿紫色官服。我在合门被引领着向皇上谢恩,在正衙告辞,匆忙之间就准备起了行李。 都城门外柳树刚刚泛绿,正是早春时节,繁台寺中为我安排了饯别筵席。大家满满地劝我喝酒,我也不顾喝醉,醉醺醺地告别上马,黯然神伤。出门在外的人情感容易被触动,想来也是如此,我不禁回想起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 扬雄和司马相如都是蜀地人,我如今已年届五十,而您正当青春年少。您年富力强,身处清贵之位,而我的年纪就像那下坡的车轮,渐渐老去。我到任还没满一个月,官舍刚刚经历了禁烟节。残阳中忽然传来吹角的声音,台榭边的梨花像簇拥着的香雪。 我独自饮酒却并不欢愉,心中毫无头绪,只是怀念着知己。十八学士可还记得我,或许会笑话我资质平凡、格调卑下吧。我这地仙之身哪敢与谪仙般的官宦相比,但就像海上的木筏也有上天的时候。 陈州离京城距离并不远,还望您不要吝惜书信来安慰鼓励我。要是您有时间能写首诗,诗里的言语多些也无妨。毕士安、毕士良的情意很像我对您的心意,向敏中、宋庠、宋祁、宋白以及李昉,也请您和副阁的王舍人,把我这首诗拿给他们看,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唱和。
关于作者
宋代田锡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