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英豪士,韩侯令子孙。 千金募死士,博浪报君冤。 国耻尚未雪,骥足俄惊奔。 待搏如猛虎,未耀同朝暾。 霸略师黄石,大计当鸿门。 谈笑定安危,功业遂隆尊。 鸾皇不啄粟,麒麟不驾辕。 将从赤松游,高谢汉皇恩。 一旦君臣中,奋宗物论喧。 片词为密勿,四皓如飞翻。 进退存亡间,以智为身潘。
拟古 其一五
译文:
这首诗讲述了张良的事迹,以下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那些声名显赫、英姿飒爽的英豪之士中,有韩国公子张良,他是韩侯的子孙。为了给韩国复仇雪恨,他不惜拿出千金招募敢死之士,在博浪沙投掷大铁椎去刺杀秦始皇,以报韩国被灭的冤仇。
然而,当时韩国的耻辱还没有洗刷干净,他就不得不匆忙逃亡。他就像等待时机出击的猛虎,虽然暂时没有展现出耀眼的光芒,但就如同清晨尚未完全闪耀的朝阳,蕴含着无限的能量。
他在谋划霸业方面师从黄石公,得到了《太公兵法》。在鸿门宴的关键时刻,他定下了至关重要的计策。他能在谈笑之间就稳定住局势的安危,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功业,地位尊崇。
他就如同鸾鸟和凤凰,不会去啄食普通的粟米;又像麒麟一样,不会去拉车驾辕。他打算跟随赤松子去云游四方,婉拒了汉朝皇帝的恩宠。
可是有一天,君臣之间出现了问题。刘邦想要废黜太子刘盈,这件事引起了众人的议论。张良献上了一个机密的计策,让太子请出商山四皓。
在这进退存亡的关键时刻,张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自身。
关于作者
宋代 • 田锡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