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词

孝为百行本,至性由天资。 曾参善事母,母氏贤且慈。 馨膳以馈进,承意唯欢怡。 高堂既自乐,纤室闲鸣机。 飞语忽来告,明识潜深思。 盖念事吾孝,安得杀人为。 亟闻宁不信,投杼遂生疑。 用知君臣际,反以交朋推。 道德难结固,恩情有合离。 毁誉苟不入,谗间无以施。 景慕魏文侯,满箧留谤词。 乐羊在山中,委遇终不衰。

译文:

孝道是各种品行的根本,这种至纯的天性是由上天赋予的。 曾参是个善于侍奉母亲的人,他的母亲既贤良又慈爱。曾参会准备温馨可口的膳食进献给母亲,顺着母亲的心意,只让她心情愉悦。母亲在高堂中自然过得快乐,家中女子也悠闲地在房间里织布。 忽然有人传来谣言,说曾参杀了人。母亲原本是有明见卓识的,便暗自深思。她想着曾参侍奉自己如此孝顺,怎么可能做出杀人这种事呢。 可是多次听闻这样的传言后,她怎么能不相信呢,最终放下手中织布的梭子,心中也产生了怀疑。 由此可知,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朋友之间的交往来类推。凭借道德建立的关系难以牢固长久,恩情也有聚合分离的时候。 如果对于诋毁和赞誉都能不为所动,那么谗言和离间就没有办法施展了。 我十分仰慕魏文侯,他把那些诽谤乐羊的言辞都放在箱子里留存着。乐羊在外带兵作战,魏文侯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衰减。
关于作者
宋代田锡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