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其五八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炼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右手抑扬禁淫邪,左手徘徊堪瞻瞩。 法于天,象于地,伏羲所造与心契。 先明理世见其真,六律含徽声嘹唳。 从兹化被先贤慕,激浊扬清消喜怒。 太素仁风去住间,元和之气皆徧布。 飞凤在天不可测,大小龙吟不费力。 响应听时有自然,举措安详能雅饰。 南风思政民俗化,顺从平等无高下。 淳朴相传今复兴,逍遥道德后宗亚。 指要直掌须反善,拊安排齐似剪取。 声来往,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转。 古与今来千万弄,几人通达能妙用。 广陵散好足仙踪,胡笳十八堪郑重。 堪郑重,何清切,依凭伎俩能拨剌。 轻挑重打善间钩,连蠲抡下轻微抹。 伯牙弹时如何美,汪汪洋洋似流水。 类例研究得刚柔,坏陵秋思无比拟。 叙志神和慢调⿰车尔,修身治性藏幽隠。 苍龙鹤舞白雉飞,防奢止欲皆相准。

译文:

技艺高超的琴师弹琴不受拘束,知晓琴艺修炼能让五音完备。 首先要分辨音乐旋律的起伏走向,琴弦的规格和设置也得相互配合。 右手弹奏时抑扬顿挫,能抑制邪乱之音;左手抚弦徘徊游走,姿态值得观赏。 琴艺效法于天,取象于地,它是伏羲所创造,与人心相契合。 先明白事理才能见到琴艺的真谛,六律蕴含着微妙的音调,声音响亮清晰。 从此琴艺的教化能让先贤钦慕,它能激浊扬清,消除人们的喜怒之情。 那质朴仁厚的风气在来去之间弥漫,祥和之气遍布四方。 琴音如同天上的飞凤难以捉摸,又似大小蛟龙吟啸不费力气。 声音自然地响应着聆听者,演奏者举止安详,琴音优雅动人。 弹奏《南风》之曲能体现为政之道,可使民俗得到教化,人们顺从平等,没有高低之分。 淳朴的风尚如今再次复兴,遵循道德的人会成为后人尊崇的榜样。 弹奏时指法要领要掌握,手指动作要返归善道,指法安排整齐就像裁剪得恰到好处。 琴音来回流转,玄妙至极,琴音兼具文武之情,思绪也随之辗转。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琴曲,又有几人能真正通达并巧妙运用琴艺呢? 《广陵散》美妙至极,仿佛有着仙人的踪迹;《胡笳十八拍》也值得人们郑重对待。 确实值得郑重对待啊,那琴音多么清澈真切,凭借高超的技艺能弹出活泼的音调。 轻轻挑弦、重重打弦,巧妙地运用间钩指法,连续地蠲、抡指法后再轻轻一抹。 当年伯牙弹琴是多么美妙啊,那琴音浩浩荡荡就像流水一般。 通过对琴曲的研究能掌握刚柔之法,《坏陵秋思》的意境更是无与伦比。 抒发情志时神情和悦,用舒缓的曲调弹奏,修身养性的情怀隐藏在琴音之中。 琴音仿佛能让苍龙起舞、仙鹤飞翔、白雉展翅,它还能防止奢侈、抑制欲望,一切都有准则可循。
关于作者
宋代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回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回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为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采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回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为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为第十八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