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涪陵刘君举使君见委北岩堂长诗

雪片冬深玩易编,正公和气理尤浑。 八分写就龙蛇走,岩藤涧树常蜒蜿。 莲荡飘裾紫阳学,归来拂拭莓苔痕。 岩前世事几兴废,道无今古终长存。 新来五马栽桃李,生平伊洛期穷源。 下车一笑抚江阁,片心飞度苍崖根。 生香动荡满幽谷,秋丛濯雨抽兰荪。 露华滴晴舞夜鹤,云叶卷霁吟朝猿。 衰翁白首野人服,不爱市井怜山村。 太守招来说好语,翠萝有路犹堪扪。 听终不敢谢疲苶,瘦筇强拄岩檐门。 遗书欲傍梅花读,祇恐使人昭昭己昏昏。

译文:

在这深冬时节,雪花纷飞,我正沉浸在对《易经》的研读之中,而正公(或许指刘君举)他身上散发着平和之气,其学问的道理更加深厚浑成。 他挥毫写下的八分书,笔势如龙蛇游走般灵动,那字迹就如同山岩间的藤蔓、山涧边的树木,蜿蜒曲折,充满神韵。 他就像身着飘逸衣衫在莲荡讲学传承紫阳(朱熹)之学的学者,归来之后拂去沾染在身上的莓苔痕迹。 北岩前的世事历经了多少兴衰更替,然而那至道无论古今却始终长存。 新上任的太守(五马代指太守,这里指刘君举)致力于培育人才,他一生都期望能探寻伊洛之学(宋代理学的重要流派)的根源。 太守刚到任,在江边楼阁上一展笑颜,他那一片赤诚之心仿佛飞越到了苍崖的深处。 他的善举如同散发着清香,在幽深的山谷中弥漫开来,就像秋天的花丛在雨后抽出了兰荪的新枝。 那晶莹的露珠在晴朗的天气里滴落,仿佛夜鹤在翩翩起舞;云雾散开,就像早晨的猿猴在吟啸。 我这白发苍苍的老翁,身着山野之人的服装,不喜爱热闹的市井,只怜惜幽静的山村。 太守热情相邀,说了许多好话,那翠绿的藤萝所指引的道路,似乎还可以攀缘而上。 听完太守的话,我虽疲惫却不敢推辞,只好拄着瘦竹拐杖勉强支撑着走到岩檐的门前。 我本想着在梅花旁诵读遗留下的书籍,可又担心自己不能做到让他人明白道理,而自己却糊里糊涂的。
关于作者
宋代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