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冰丝宝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为爱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循除㶁㶁听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纵使波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自来道体如泉流,昼夜不舍无春秋。 希音解入幽人听,世间俗耳徒箜篌。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架竹主人还记年,山下出泉常不干。 凡物有本自无息,对泉玩理高怀宽。 先生仁念泉初达,苍生镇尔铜乌渴。 太空一滴著人清,生意汪洋湖海阔。 野人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

译文:

### 整体大意 这首诗围绕赵守架竹引岩泉之事展开,赞颂了引泉之举带来的美妙感受和深刻哲理,表达了对赵守仁念苍生的赞美以及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的心境。 ### 逐句翻译 1. **冰丝宝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 用冰丝制成的宝瑟无需胶柱来调节音调(暗指做事灵活不刻板),赵守政务清简,庭院空阔,开始引来泉水灌注。 2. **为爱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 因为喜爱这清泉,心境也随着水色变得清澈,就让竹子沿着山腰延伸去接引泉水。 3. **循除㶁㶁听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 泉水沿着台阶流淌,发出㶁㶁的潺潺声,那清澈的泉水浸透了衣襟,仿佛能让生命的根基也变得纯净美好。 4. **纵使波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 就算池水因为波深而自然满盈,可还是觉得鲤鱼跳跃使得圆荷翻动有些扰人清净。 5.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 打破那些刻板和固执并非是落魄潦倒,内心的虚静和谐自然会焕发出纯净的光彩。 6.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 对于事物的通畅与阻塞能默默知晓其中的道理,美丑都交由水中的颜色去呈现(即顺其自然)。 7. **自来道体如泉流,昼夜不舍无春秋** - 自古以来,道的本体就如同这泉水的流淌,昼夜不停,没有春秋四季的分别(寓意道的永恒和不息)。 8. **希音解入幽人听,世间俗耳徒箜篌** - 那清幽的泉声这样的希世之音能被幽居之人所理解倾听,而世间那些凡俗的耳朵听到的不过是像箜篌一般嘈杂的声音罢了。 9.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 在深沉漫长的夜里,寒冽的泉声响起,那声音如同琮璧相击,很少有人能与之和鸣(形容泉声高雅,知音难觅)。 10.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 山那么高,月那么冷,天地一片空旷,在这小小的地方,仿佛达到了一种寂静虚无、没有界限的境界。 11. **架竹主人还记年,山下出泉常不干** - 架竹引泉的主人还记得多年前,山下涌出的泉水一直流淌,从不干涸。 12. **凡物有本自无息,对泉玩理高怀宽** - 凡是事物有了根本就会自然生生不息,面对这泉水玩味其中的道理,心胸也变得开阔豁达。 13. **先生仁念泉初达,苍生镇尔铜乌渴** - 先生怀着仁爱之心引泉之事刚刚完成,就如同能让苍生不再像铜乌(一种测风器,这里借指百姓)那般干渴(寓意为百姓谋福利)。 14. **太空一滴著人清,生意汪洋湖海阔** - 这天空中的一滴泉水洒落在人身上,让人感到清爽,它所蕴含的生机就像汪洋湖海一样广阔。 15. **野人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 我这个山野之人不贪图名利,喝着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内心也觉得十分满足。 16.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 - 时常讨来一瓯泉水煮茶,畅快地诵读《易经》中“井”卦的九三爻辞(表达一种闲适自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
关于作者
宋代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