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参药山图赞

黑豆数无穷,青松盖不尽。 癯然老比丘,即此吾无隠。 更提云水曲周遮,添得傍人眼里花。

译文:

这首诗虽然名为“赞”,但其实像是对《李翱参药山图》这一画面的一种独特解读和评说,以下是翻译: 那画面里的黑豆多得数也数不清,青松多得好像怎么也覆盖不完整个场景。 有一位清瘦的老和尚,就这般自在地待在其中,对于他来说,在此处已然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他的本真、禅意尽显于此。 可要是再提起那些云游四方、求道修行等弯弯绕绕的说法来掩饰什么,那不过是给旁人徒增眼花缭乱的感觉罢了。 注释:这里“黑豆”和“青松”或许是画面中的意象,也可能有禅学象征意义;“云水曲”常用来指代云游四方、求道参禅过程中的一些说辞、方式等;“周遮”有啰嗦、绕圈子的意思。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愚

释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回浙到浄慈,见净和尚。由灵隠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隠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浄慈报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