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 其七四

生平未审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 拊击自然皆率舞,不须羌管隔云吹。

译文:

一个人一生也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精妙的言语和道理,如果能达到像羚羊挂角那样的境界就好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难以捉摸的高深状态。 当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领,周围的一切自然地就会和谐有序,如同人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而欢快地舞蹈一样。根本不需要那隔着云层传来的羌笛之声来引导。也就是说,真正的境界一旦达成,自然会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和谐与美好,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事物来推动。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愚

释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回浙到浄慈,见净和尚。由灵隠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隠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浄慈报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