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 其九

流虹七载夤缘尽,又向天宁理倩窠。 脱得馿胎入马腹,皮毛轻重不争多。

译文:

这是一首带有禅意的偈颂诗,以下是较为直白的现代汉语翻译: 与流虹寺的缘分经过七年时间已经到头了,如今我又来到天宁寺重新打理自己的住处。 这就好像从驴子的胎中脱离,又进入了马的腹中,其实不管是驴的皮毛还是马的皮毛,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禅意角度来看,这首诗或许表达了一种对修行境遇变化的看淡,以及对事物本质相似性的体悟,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处于何种修行阶段,本质并无天壤之别,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愚

释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回浙到浄慈,见净和尚。由灵隠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隠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浄慈报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