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和仲观聚堂

习庵筑室,扁曰观聚。 堂前何有,万象可覩。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修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译文:

习庵修筑了房屋,将它命名为“观聚堂”。 堂前有什么呢?世间万物都能在这里看得到。 那山就像城郭一样环绕四周,山间的烟云时进时出,就像在吞吐一样。 草木长得十分茂盛,春天的景致妩媚动人。 修长的竹子长满了山峦,就算到了酷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炎热。 更何况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阳光都好像被呼唤着照进屋里。 北风呼啸着吹起雪花,松树在风中发出怒吼般的声音。 上有天,下有地,四方的空间就叫做宇。 万物生长在这天地之间,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在这里观看这一切,真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快乐啊。 在这里可以随性地建造房屋,既不奢华也不破旧。 还能买下周边的山地逐渐扩充,稍微修整一下就成了园圃。 在这幽静闲适的地方获得乐趣,不用再进入那喧闹的城市。 好朋友偶尔来访,大家坦诚相待,尽情地交流。 不谈论时事,只探讨像邹鲁之地所传承的那样的学问和道理。 朋友走了之后做什么呢?就去研读一部《周易》。 探究事物的消长兴衰,这些道理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 这观聚堂的“观”其实是自我的审视和感悟,此时内心寂静,无须多言。
关于作者
宋代袁甫

袁甫,字广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燮子。曾从杨简学。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十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十二年,出通判湖州。十四年除秘书郎,十六年,出知徽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历知衢州。理宗绍定中召为将作监,六年(一二三三),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同年,出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兼提点刑狱。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知建宁府兼福建路转运判官。以秘书少监召,累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中书舍人,权吏部侍郎。官至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七(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谥正肃。有文集,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蒙斋集》二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五有传。 袁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