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爵非贵,天爵惟尊。 贤哉惠侯,兴学祁门。 祁门之士,夙号有文。 兑习久废,索居离群。 自侯来思,锐志兴复。 士脱旧穴,迁于乔木。 人性本善,混混源泉。 四端素具,若火始然。 谁其启之,君子德风。 既修学宫,藏修其中。 内养克充,外养亦备。 尔不吾负,吾宁尔弃。 坛名舞雩,乐道无欲。 梁跨幽涧,潺潺潄玉。 面此清致,皆学之助。 本心融明,庶几寡过。 滔滔世途,人而匪天。 儿童之戏,殆类纸鸢。
和惠宰修县学韵
译文:
人世间的爵位并不真正尊贵,只有天然的爵位才是最为尊崇的。
贤德的惠侯啊,在祁门县兴办学校。
祁门县的学子们,向来就以有文采著称。
但从前学习的风气长久荒废,学子们离群索居。
自从惠侯来到这里,就满怀决心要复兴教育。
学子们脱离旧日简陋的学习环境,如同鸟儿迁到高大的树木上。
人的本性原本是善良的,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泉水源头。
仁、义、礼、智这四种发端原本就具备,就像刚刚点燃的火苗。
谁来启发他们呢?是君子高尚品德的感化。
修建好了学宫,学子们在里面安心学习、修养自身。
内心的修养能够充实,外在的条件也都完备。
你们若不辜负我,我又怎会舍弃你们。
有个名为“舞雩”的坛台,在这里人们乐于遵循正道、没有贪欲。
桥梁横跨幽静的山涧,溪水潺潺流淌,如同漱着美玉。
面对这样清幽的景致,都对学习有所帮助。
让自己的本心融会清明,这样差不多就能少犯过错。
这世上的道路纷繁复杂,很多人都背离了天然的善性。
人们的一些行为,就像儿童的游戏,大概类似放风筝一样虚幻无意义。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甫
袁甫,字广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燮子。曾从杨简学。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十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十二年,出通判湖州。十四年除秘书郎,十六年,出知徽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历知衢州。理宗绍定中召为将作监,六年(一二三三),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同年,出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兼提点刑狱。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知建宁府兼福建路转运判官。以秘书少监召,累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中书舍人,权吏部侍郎。官至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七(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谥正肃。有文集,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蒙斋集》二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五有传。 袁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