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青山华巅。 能令山老,曷不老泉。 雪高高山,雪深深渊。 山自寂寂,泉自涓涓。 我爱嶙峋,亦爱漪涟。 雪兮入水,我观其澜。 雪也在山,我取而餐。 入水不见,依旧灵源。 在山见雪,不见苍然。 苍然虽改,岿然则存。 见与不见,神光浑全。 悟此雪词,龟龙参前。 一止一流,谁合谁分。 忘言为赘,言本无言。
和韩履善韵
译文: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那洁白的雪覆盖了青山的山巅。这漫天的雪仿佛能让那沉稳的山峦都显得苍老,可为什么就不能让泉水也跟着老去呢?
高山上堆积着厚厚的雪,深渊里的雪也层层叠叠。然而,山依旧静静地矗立着,仿佛不受外界的干扰;泉水依旧潺潺地流淌着,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我既喜爱那嶙峋突兀的山峦,也喜爱那波光粼粼的涟漪。当雪飘进水里,我看着那激起的波澜。当雪落在山上,我甚至想要取来品尝。
雪融入水中就不见了踪影,但那泉水依旧是灵动的源头。雪落在山上,让山不再呈现原本苍郁的颜色。
虽然山峦的苍郁之色改变了,可它那高大雄伟的样子却依然存在。不管我能不能看到它原本的模样,那神奇的光芒始终是完整无缺的。
领悟了这首关于雪的词,就好像有龟龙出现在眼前。雪静止在山上,水流动在泉中,它们谁该融合在一起,谁又该分开呢?
若要多言解释,反倒成了累赘,因为言语本来就难以完全表达其中真正的含义。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甫
袁甫,字广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燮子。曾从杨简学。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十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十二年,出通判湖州。十四年除秘书郎,十六年,出知徽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历知衢州。理宗绍定中召为将作监,六年(一二三三),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同年,出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兼提点刑狱。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知建宁府兼福建路转运判官。以秘书少监召,累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中书舍人,权吏部侍郎。官至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七(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谥正肃。有文集,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蒙斋集》二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五有传。 袁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