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册颁九重,郊丘以晴祷。 小臣职骏奔,单车倦涂潦。 崇阜逾𪩘崿,层坛敷秸藁。 中兴念经始,面势若天造。 涛云日两潮,幄雾山四抱。 袍毳亦可人,杖藜共幽讨。 枯梅傲岩晚,阴壑得寒早。 勋华昔同来,奎文绚丽藻。 山灵沐高泽,虹彩轶晴昊。 苔蹊几窘步,椶干撑健倒。 嵌窦咽泉流,金石韵击考。 斋庐耿灯青,簷花垂带缟。 苦怜风力痴,未快霾阴扫。 排云出乌轮,测景进黄道。 六合还清明,烟霞愿投老。
良月十六日以祈晴宿斋郊坛寺僧拉登梅岩读高孝两朝宸翰记事
译文:
农历十月十六日,朝廷颁布了祈祷用的祝册,这是从皇宫深处传达出来的旨意,目的是在郊丘之地祈求晴朗的天气。
我作为一名小臣,像骏马奔跑一样履行职责,独自驾车在满是积水的道路上疲惫前行。
我们翻越了高大险峻的山峰,来到那层层叠叠的祭坛前,祭坛上铺设着禾秆。
这郊坛自从中兴之世开始兴建,那地势就仿佛是上天特意造就的一般。
这里的景象十分奇妙,每天都有像波涛一样的云雾随着潮汐涌来,四周的山峦被雾气笼罩,仿佛被帷幕环绕。
穿着毛茸茸的袍子感觉也很惬意,我拄着藜杖和僧人一同探寻这清幽的地方。
那枯萎的梅花在傍晚的山岩上傲然挺立,背阴的沟壑早早地迎来了寒意。
当年孝宗和高宗皇帝也曾一同来到这里,他们留下的御笔诗文如绚丽的辞藻般光彩夺目。
山神也沐浴在皇帝的恩泽之中,彩虹的色彩比晴朗天空还要艳丽。
长满青苔的小路让人行走艰难,棕榈树干倾斜着却依然挺拔不倒。
那嵌在山间的洞穴里,泉水潺潺流淌,发出如同敲击金石般悦耳的声响。
回到斋房,青色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屋檐下的水珠像白色的丝带一样垂落。
只可惜风力好像很迟钝,还没有迅速地将阴霾一扫而空。
真希望能拨开云层,让太阳重新出现,按照时节的变化,太阳沿着黄道运行。
让整个天地都恢复清明,我也愿意在这里的烟霞之中安度晚年。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