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安少愚下第东归

去年游凌云,传观一篇书。 问客谁所作,作者安少愚。 少愚宾城人,万里走东吴。 悯俗日抢攘,正途欲荒芜。 磊块不能平,忧愤何当摅。 推枕一长叹,落笔万字余。 才难缪取舍,政棼费爬梳。 国雠不可忘,储德要力扶。 肝膈无留藏,首末详绎铺。 吾岂贪狥名,致主于唐虞。 书成诣匦投,甘心斧钺诛。 九天隔云雨,万目争睢盱。 圣恩不忍杀,放使归田庐。 我心日起敬,未见长欷歔。 今年科诏颁,君来试成都。 邂逅忽倾盖,名下信不虚。 貌不逾中人,若为胆满躯。 革囊三尺剑,束书一蹇馿。 蹙頞谈世事,抵掌嗤俗儒。 慨慷三策陈,傲睨众口谀。 诸公眼如月,谁遣紫夺朱。 少愚冁然笑,得失毫发如。 行止谅由天,通塞何关渠。 归欤三间茅,搜我万卷储。 抱膝梁父吟,曲肱味道腴。 雅志期古人,昂昂千里驹。 安能徇众兆,泛泛水中凫。 今晨忽叩门,谒我掺执袪。 剧谈重激昂,欲去仍踟蹰。 时俗竞佻巧,捷径争驰趋。 悦耳或为忠,仕道宁免迂。 啗以鼎食味,诱以蛾眉姝。 煌煌万钉饶,翼翼潭府居。 众醉日以酣,独立谁为徒。 世岂有巢由,甘受泥滓污。 或俛首州县,或遁迹樵渔。 顾谓今乏材,毋乃几厚诬。 失计如我辈,苟为五斗驱。 有志困风尘,浮沉非故吾。 思昔新法行,士有郑介夫。 斥监安上门,愤世胆气粗。 一朝勾驿传,奏疏列画图。 天子恻然感,民力几少苏。 九原凛如生,千载足起予。 荆舒最护短,植党盘要途。 如何职冗贱,九关许叫呼。 偪仄复偪仄,视今良可吁。 喧然众楚咻,甘作嬴秦拘。 所以见君子,羞汗如陨珠。 牛骥不同皂,鸡凤宁同笯。 要当操此心,圣贤为范模。 借问兰玉弃,如何萧艾敷。 诗成为君歌,临风怳喑呜。 向来清庙瑟,忍滥齐门竽。

译文:

### 第一段:初闻安少愚及其上书之事 去年我在凌云游玩,看到大家传阅一篇文章。我问客人这是谁写的,得知作者是安少愚。少愚是宾城人,不远万里从家乡奔赴东吴。他怜悯当下世俗混乱纷扰,正道眼看就要荒芜。心中愤懑不平,忧国忧民的情绪无处抒发。有一天他推开枕头长叹一声,挥笔写下了一万多字的文章。 文章中谈论人才选拔多有谬误,政治繁杂需要梳理。强调国仇不能忘记,要尽力辅佐储君。他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从头到尾详细阐释铺陈。他说自己并非贪图虚名,而是希望能辅佐君主让国家达到唐虞盛世那样的清明。文章写成后他前往匦函投递,即便甘心承受斧钺加身之刑也在所不惜。然而九重天子远隔,如在云雨之外难以得见,众人都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好在圣恩浩荡不忍杀他,只是把他放归田园。我从那时起就对他心生敬意,虽未见面却常常为他感慨叹息。 ### 第二段:成都相遇与安少愚的风采 今年科举诏令颁布,少愚来到成都参加考试。我们偶然相遇,一见如故,果然名不虚传。他相貌平平,并不出众,可谁能想到他浑身是胆。他带着革囊盛着的三尺宝剑,骑着一头驮着书的瘸驴。皱着眉头谈论世事,拍着巴掌嘲笑那些庸俗的儒生。慷慨激昂地陈述治国三策,对众人的阿谀奉承不屑一顾。那些权贵们目光如炬,却不知为何让小人混淆了是非。 少愚却只是微微一笑,觉得得失就如毫发般微不足道。他认为人生的行止由上天决定,仕途的通达与阻塞和他人无关。他打算回去住在那三间茅草屋里,翻阅自己的万卷藏书。像诸葛亮那样抱膝吟诵《梁父吟》,弯着胳膊当作枕头,品味着圣贤之道的醇厚。他的高雅志向可比古人,就像一匹昂首千里的骏马。怎么能随波逐流,像那水中的野鸭一样毫无目标地漂浮呢? ### 第三段:少愚拜访与感慨时事 今天早晨少愚忽然来敲门,拉着我的衣袖拜见我。我们畅谈时他更加激昂,想要离去却又徘徊犹豫。如今世风日下,人们竞相追求轻浮取巧,争着走捷径。那些听起来悦耳的话可能被当作忠心之言,这样的为官之道怎能不显得迂腐呢?有人用高官厚禄来诱惑,用美貌女子来勾引。看着那辉煌的官服配饰,华丽的府邸宅院。众人都沉醉在这繁华之中,他却独自清醒,又有谁能和他做伴呢? 世上难道有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高洁之士,甘愿被世俗的泥滓玷污吗?有的人低头在州县为官,有的人隐居成为樵夫渔夫。人们说现在缺乏人才,这恐怕是大大的污蔑吧。像我们这些人真是失策啊,为了那微薄的俸禄而奔波。有志向却被困在尘世的风尘之中,随波逐流已不是当初的自己。 ### 第四段:以史为鉴与对少愚的期许 想起当年推行新法的时候,有个叫郑介夫的士人。他被贬去监管安上门,愤世嫉俗,胆气豪壮。有一天他通过驿站传奏疏,还附上了图画。天子深受感动,百姓的负担才稍有减轻。郑介夫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凛然如生,千年之后仍能启发我。王安石最护短,培植党羽盘踞在重要的官位上。可为什么郑介夫这样职位低微的人,还能向天子进言呢?相比之下现在的环境真是狭窄又狭窄,实在让人叹息啊。众人喧闹如同楚国人吵嚷,甘心被像秦朝那样的严苛规矩束缚。 所以见到少愚这样的君子,我羞愧得汗如雨下。牛和千里马不能同槽饲养,鸡和凤凰怎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少愚你要坚守这份本心,以圣贤为榜样。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兰花美玉被抛弃,而萧艾这样的杂草却肆意生长。我为你写成这首诗,迎着风恍惚间悲从中来。就像原本庄重的清庙之瑟,如今却忍受与滥竽充数者同列啊。
关于作者
宋代程公许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