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兹帖之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 走缄縢之来诏兮,并垂棘而足珍。 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 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 予尝窃寘疑兮,谓意或有在也。 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嫉邪之害也。 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 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 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 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 彼不学兮,周公仲尼。 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 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 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 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 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 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朱文公离骚经赞
译文:
这篇《朱文公离骚经赞》是岳珂为朱熹所书《离骚经》帖所作的赞文。下面是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这篇字帖真是奇伟瑰丽啊,那笔力仿佛有神灵相助一般。它带着密封的书信而来,如同垂棘之璧一样珍贵。
我如同孔鲤在父亲孔子的庭院中求学那样,得到了像陈亢所听闻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教诲。先生书写下了屈原这位三闾大夫的孤高忠诚,其精神能与屈原相互辉映、彼此相邻。
我曾经私下里心存疑虑,觉得先生或许别有深意。在淳熙年间,那是继往开来的时代,帝王的德行如同天空一样广阔。先生秉持着道统,本就不会受到嫉妒邪恶的侵害。先生追溯伊川、濂溪的学说,又并非源自沅水、湘水畔的楚地文化。
借外物来抒发情感,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难道是先生恰好处于正道,所以才独独选取了投江自尽的屈原吗?行为有时若超越了中庸之道,即便有可效法之处也不可取。先生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也没想到日后会遭遇灾祸。
那些不学无术之人,不懂得周公、孔子的学问。真正明白的庄重之士和纯正儒者,或许会羞于提及他们。
用《诗经》风雅的标准来衡量这篇《离骚经》,它似乎有些偏离传统。但如果能让人们有所启发,也足以引导人们发掘天性和人伦中的善。
就如今先生所书的这篇字帖而言,并非是有感于当下的时事。那么先生日后为《离骚》所作的集注,又何必在意俗人的期盼呢?
推究屈原的心意,他一心眷恋着自己的宗国楚国。就如同孔子作《春秋》,哪里是为了贬低周朝而尊奉鲁国呢。
先生(朱熹)的心意,是遵循着历代圣人的规矩。我珍藏这篇字帖,让它的光芒照耀古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