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节元祐日记帖赞

汉大中大夫东方曼倩之对孝武曰: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序。 譬如以周召为丞相,仲尼居御史府,毕公高备拾遗,蘧伯玉为太傅,博士则以颜闵,执金吾以季路,卫尉以卞严子,光禄以仲山甫,郡守以子产,詹事以孔父,史鱼司直,申伯为御,下至旄头式候亦羿万之伍,则唐虞之隆,成康之际,陈功比德,自无以喻。 武帝为之大笑,盖甚言其难遇也。 今视元祐之时,彼固何足慕哉。 群贤拔茅,大奸脱距。 如确如惠,必斥必去。 师保万民,维温维潞。 大老既归,百揆时序。 师表以韩,押麻以吕。 班廷谢门,纷鹓振鹭。 守正如王,博闻如顾。 钱刘曾孔,滃云蒸雾。 其未登于录者又不可一二数。 宣制正衙,天人交助,翕然闾巷,曰司马雨。 公盖异时攘臂于代言之间,而染指于同省之赂,顾犹有是语。 则是非之公,盖未尝不具也。 然则插齿吐吻,擢项结股。 委蛇其迹,偊旅其步。 虽辨知闳达溢于文辞,而诙谐者犹皆不之与,后之君子其必知所去取矣。 幅纸之得,正邪以寓。 式闚厥衷,逸史是补。

译文:

这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篇赞文,下面为你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代大中大夫东方曼倩(东方朔)对汉武帝说:要是真能得到天下贤士,让公卿们处在合适的位置,使一切都井然有序。 就好比让周公、召公做丞相,让孔子在御史府任职,让毕公高担任拾遗之职,让蘧伯玉做太傅,让颜渊、闵子骞做博士,让子路担任执金吾,让卞严子做卫尉,让仲山甫任光禄,让子产去当郡守,让孔父做詹事,让史鱼掌管纠察,让申伯做御者,就算是最基层的旄头式候也由后羿、万这样的勇士担任,那么就算是唐尧虞舜时的隆盛,周成王、周康王时的太平,与之相比功绩、德行,也都无法形容。 汉武帝听后大笑,这大概是觉得他说的贤才很难遇到。 如今再看元祐时期,东方朔所说的那种情况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那时众多贤才如拔茅连茹般被任用,大奸臣们也被摆脱、驱逐。 像蔡确、章惇这样的人,必定要被斥责、被罢去官职。 能够教导、安抚百姓的,是司马光和吕公著。 元老们回归朝廷,各项政务都能按时序处理得井井有条。 以韩维为士人的表率,让吕大防负责起草诏令。 朝堂之上,贤才济济,如同纷纷飞舞的鹓鹭(比喻贤才)。 像王岩叟坚守正道,像顾临博学多闻。 钱勰、刘安世、曾肇、孔文仲等人,如同云雾蒸腾聚集。 那些还未被记录在案的贤才更是数不胜数。 在正衙宣布诏令的时候,上天和人都相互助力,街巷里的百姓一致称赞,称司马光为“司马雨”(形容他如甘霖般能润泽百姓)。 林文节公(林希)在当时本应振臂为贤才代言,却卷入了同省受贿的事情中,不过他还是有一些正确的言论。 可见,评判是非的公正标准,其实一直都存在。 然而那些小人,挤眉弄眼、装模作样,藏头缩颈、扭捏作态。 他们行动故作从容,脚步拖沓缓慢。 虽然他们能言善辩、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但就算是爱开玩笑的人都不认可他们,后世的君子一定能明白该摒弃什么、该选取什么。 得到这一幅字纸,其中蕴含着正邪的对比。 通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人的内心,也能对逸史起到补充的作用。
关于作者
宋代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