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祥,厥有原委。 父师昆弟,以及诸子。 文兮斜川,道兮颍水。 以文贯道,一家济美。 施及翰林,特游戏耳。 于风味中,亦复是似。 以坡为骨,以颍为髓。 苏门之英,来者视此。
二苏文登趋阙二帖赞
译文:
文字能够呈现祥瑞之象,这其中是有根源和脉络的。
苏家有父亲苏洵作为师长,还有苏轼、苏辙兄弟,以及他们的子侄们。
在文学创作方面,如同斜川的诗文那般美妙(斜川指代苏家文学创作的高妙境界);在道德学问方面,就像颍水之深远醇厚(颍水这里寓意苏家道德学问的高深)。
他们用文学来贯穿道德理念,一家人都在文学和道德方面成就美好,为家族增添光彩。
这种文学与道德相融合的才华到了苏门翰林学士(可能指苏轼、苏辙等苏门杰出文人在翰林的任职)这里,有时候只是当作一种游戏罢了。
在他们作品所呈现出的风味之中,也依旧是如此(保持着文学与道德的统一)。
(他们的文学作品)以苏东坡的风格为骨骼,以苏辙的内涵为精髓。
苏家的精英们所展现出来的成就,后世的人可以以此为典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