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叡达书简帖赞

梦溪笔谈载公之论书曰: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虽然,艺在当家,习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顾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古人之良,意在笔前。

译文:

《梦溪笔谈》记载沈叡达(沈括)关于书法的论述说:书法的神韵虽然要靠内心去感悟,但书法的规则法度一定得依靠学习来获得。 书写时,字的各部分构造有其法则,笔画分布要均匀协调。由三四个部分组成的字,上下部分要齐整,不管笔画多还是少,都互不干扰,这样的字就是不同凡响之作。 如今看沈叡达的字帖,确实能看出他对书法的喜爱是那么专注,见解是如此卓越。 即便如此,在技艺方面,各有专长,学习也有其源头。沈存中(沈括)有前人的基础可借鉴,与江文通(江淹)的水平不相上下。 看他们在翰墨文章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但都不如沈叡达对书法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什么是深刻的见解呢?就是能让书法的神韵与自然相融合。 古代的优秀书法家,他们在下笔之前就已经有了清晰的构思。
关于作者
宋代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