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之宝轴,文献相续,蔚其盈屋。 曷知夫高贤之何以见取,忠义之孰为并录。 遗篇之若褚若柳,手笔之或顾或陆,想其锦绣在篚,玙璠韫椟,名迹争丽,荣光相属。 既追怀古今之不朽,见嗜好酸咸之可卜。 是故诗者题品之攸寓,赞者歌咏之不足。 即此帖之藏于宝真,殆所谓同工而异曲者兮。
韩献肃古法书诗帖赞
译文:
韩家所珍藏的这些珍贵书法卷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典籍与贤才事迹,满满当当,蔚为大观,充盈了整间屋子。
谁又能知晓那些高尚贤能之士是因为什么而看重这些宝物呢?又是哪些忠义之人的作品被一同收录其中呢?这里面留存下来的篇章,有的像褚遂良、柳公权的风格,书写的手笔有的类似顾恺之、陆机的神韵。想象着它们就如同放在竹筐里的精美锦绣,藏在木匣中的美玉玙璠,那些著名的书迹相互争奇斗艳,闪耀的光彩连绵不断。
既可以由此追思怀念古往今来那些流传不朽的佳作与人物,也能从中看出收藏者对于不同风格的喜好倾向,就如同可以根据酸咸之味来判断口味一样。
所以,用诗歌来题写品鉴这些作品,是寄托情感的方式;而作赞语来赞颂它们,即便如此也还是觉得不足以表达内心的赞叹。
就说这篇诗帖被珍藏在宝真斋里,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同样精妙绝伦的情况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