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

伟王人之典学,本天纵之多能。 续六艺之绝业,环诸儒而讲明。 璧跗蔚其流芳,琼字焕其腾英。 居蠖濩而储精,炳龟龙而效灵。 岁嘉定之辛巳,历九闰而时乘。 旦孜孜而忘倦,志兢兢而靡矜。 诗三百有五篇,沃帝心而日聆。 俨露门之未竟,已云章之满籝。 繄是诗之四章,首二南而仪刑。 凡家齐而国治,本大学之为经。 自求贤而审官,见济济之以宁。 越染翰之虽同,兹注意之实形。 昔德寿之在御,尝史汉之留情。 传复古之奇迹,亦流辉于古荆。 有词臣曰万里,亟再拜而震惊。 谓缝掖之所难,而帝王之躬行。 今宝章之诞贲,知祖武之克绳。 殆家法之相似,联自检于宫庭。 眇周行之下走,方虺𬯎而于征。 竦昭回之景光,愧抱椠之余生。 览盈咫之昭华,想绎纯于九成。 得猗那而藏焉,尚庙瑟之余声。

译文:

这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篇赞文。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伟大的帝王热衷于学习经典,他有着上天赋予的诸多才能。他接续了六艺中断的事业,召集众多儒者一起探讨讲解学问。 书法的笔触如同美玉般散发着芬芳,书写的文字如琼瑶般闪耀着光彩。他在深广之处积蓄精神,其作品如同龟甲、龙纹般显示出灵验的祥瑞。 嘉定辛巳这一年,历经多个闰月,顺应时势。皇帝每日孜孜不倦,毫无倦怠之意,心怀敬畏,毫不自夸。 《诗经》三百零五篇,每日都用以启迪皇帝的内心。虽然文德教化之事尚未完全达成,但皇帝御笔书写的华章已装满了书箱。 这诗共有四章,开篇取自《周南》《召南》,可作为典范。大凡能使家庭和睦有序、国家治理得当,根本在于遵循《大学》的经义。从求贤才、审慎任用官员中,可以看到人才济济、国家安宁的景象。 虽然同样是挥毫泼墨,但在此处更能体现皇帝的用心。昔日德寿皇帝在位时,也曾对《史记》《汉书》十分关注。他留下的复古奇迹,也在古荆州地区闪耀光辉。当时有词臣杨万里,急忙拜倒,内心震惊不已。他说这是普通读书人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帝王却亲自践行。 如今皇帝的御书光彩降临,可见他能继承祖先的遗风。大概是家法相似,皇帝在宫廷中自我检束。 我这卑微地奔走于仕途之人,正像那疲惫的旅人在征途上艰难前行。我瞻仰着皇帝御书如日月般的光辉,惭愧自己这一生只能抱着书板从事文墨之事。 看着这咫尺大小的光彩华章,想象着其中蕴含的纯粹深意如同九成之乐。若能得到这样美好的作品珍藏起来,犹如能听到宗庙祭祀之乐的余音。
关于作者
宋代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