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孝动天,瑞则应之。 帝开绍熙,天实命之。 三宫燕娱,爱且敬之。 禁籞翠华,时联幸之。 万葩其春,彩服映之。 玉色怡愉,霞巵蒏之。 岂乐行都,民物盛之。 乾坤同欢,康衢咏之。 于牣灵沼,鱼鸟泳之。 天光下临,邦家庆之。 煌煌牡丹,奇产并之。 帝王称觞,亲捧迎之。 巍巍太皇,万寿称之。 一德隆兴,圣益圣之。 维太平臣,尝比兴之。 国英竦名,夏则姓之。 秾纤艳殊,美则评之。 仁皇之祥,今亦订之。 尧父舜子,本天性之。 龙楼鸡鸣,久温凊之。 晦明节宣,臣或诤之。 瑜瑕未昭,事则镜之。 宸毫所传,神具听之。 后三十年,臣则胜之。 金匮名山,尚克证之。
光宗皇帝夏竦双头牡丹赋御书赞
译文:
这篇并非古诗词,而是一篇赋赞。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皇帝的至孝感动上天,祥瑞之兆便随之出现。光宗皇帝开启绍熙年间,这实际上是上天的旨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宫之人宴饮娱乐,皇帝对她们既爱戴又敬重。皇帝出行的车驾在宫廷禁苑巡游,时常会一同前往。春天里万紫千红的花朵竞相开放,皇帝身着彩服与之相互映衬。皇帝面容愉悦,手持如霞般艳丽的酒杯饮酒。
难道仅仅是在京城寻欢作乐吗?其实是这里的百姓和万物都十分繁盛。天地一同欢畅,人们在宽阔的大道上吟唱着太平之歌。皇家园林的池沼里鱼儿满是,鱼鸟在水中欢快游动。天光洒下,国家因此而欢庆。
光彩夺目的牡丹,奇异之处在于它们双朵并生。帝王举起酒杯,亲自捧着双头牡丹迎向长辈。尊贵的太皇太后,人们为她祝颂万寿无疆。就如同宋孝宗隆兴年间的德政一样,当今皇帝的圣明更胜一筹。
那些太平时期的臣子,曾经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有位国家的杰出人物叫夏竦,这是他的名字,夏是他的姓氏。牡丹花朵有肥瘦之别、艳丽各异,人们对它们的美进行品评。宋仁宗时期出现的祥瑞,如今也可以与之相互印证。
就像尧和舜这对贤明的父子一样,他们的亲情本就是出于天性。太子居住的龙楼在鸡鸣时分,皇帝长久以来都在那里问安尽孝。无论白天黑夜,调节身心、保养身体,臣子有时也会直言相劝。事情的好坏还未完全彰显,这些事就如同镜子一般可供后人借鉴。
皇帝御笔所传下的文字,神灵都在倾听。三十年之后,我能够将此事完整地记录下来。希望这些内容能像藏于金匮、封于名山的重要典籍一样,经得起时间的验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