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汉体书,笔法之变。 于帝王中,亦有羲献。 有煜昭陵,蒸云激电。 品冠一神,中寓万善。 于惟治平,问安视膳。 葩奇自然,得于目见。 傅英染华,躬侍笔砚。 既习既观,弗咤弗眩。 心法斯授,体势亦擅。 故于游戏,如墨裙练。 惟帝之圣,统接尧禅。 追怀羹墙,谋谨诒燕。 武存止戈,威寓不战。 五饵匈奴,三登海县。 耆髫茹粹,支夏解辫。 宁人之功,是履是践。 帝心敢知,畔援歆羡。 妙则已具,奎文式绚。 揭于座隅,以示警勤。 仁皇之仁,惟圣时宪。 猗与此宁,尸居龙见。 苞桑其存,伐柯不远。 事陋规随,戒存药眩。 有签维瑶,有轴维钿。 系此赞诗,于帖之殿。
英宗皇帝宁字御汉体书赞
译文:
这首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篇赞文。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到汉代风格的书法,它是笔法演变中的一种独特存在。在帝王群体当中,也有像王羲之、王献之那样的书法高手。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仁宗,他们的书法如蒸云般灵动、激电般迅猛。其书法造诣堪称神品,位居一流,其中还蕴含着无数的精妙之处。
在治平年间,当时英宗皇帝在问安、侍奉皇上用膳之时,就展现出了自然奇绝的书法天赋,这些都是亲眼所见的。身边的文学侍从们熏陶于翰墨风华之中,英宗皇帝也亲自研磨挥毫。他不断研习、观摩书法,不惊讶、不迷惑。如此一来,他得到了书法的心法,也擅长各种字体的书写态势。所以他在随意书写时,就如同用墨描绘出美好的画卷。
英宗皇帝圣明,他继承皇位就如同尧禅让帝位一般顺承正统。他追思先帝的遗德,就像对着先帝的画像一样心怀敬意,谨慎地为子孙后代谋划。他主张武力是为了止息干戈,威严中蕴含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他用多种策略安抚边疆,使得国家五谷丰登、太平昌盛。老人和小孩都能享受国家的恩泽,原本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英宗皇帝让百姓安宁的功绩,是切实履行和实践得来的。
皇帝的心思难以揣测,对于书法他或许有着别样的喜爱和向往。他的书法已经精妙无比,那御笔亲书的文字绚丽夺目。把这些书法作品张贴在座位旁边,以此来警示自己勤奋为政。宋仁宗的仁德,是英宗皇帝时时效法的榜样。啊,这位英宗皇帝,虽然看似沉静无为,实则有着非凡的作为和远见。国家根基稳固,就如同遵循着既定的法则一样。行事虽然可能有不足,但要遵循正确的规矩,同时要警惕陷入盲目和迷惑。
这书法作品有着美玉装饰的书签,镶嵌着螺钿的画轴。我写下这首赞诗,附在这书法字帖的后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