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荒有开,昉颉鸟迹。 字学之兴,亦既象物。 汉有议郎,曰臣蔡邕。 帛书发奇,出淳古踪。 千龄寥寥,嗣响逾邈。 贞观御床,淳化秘阁。 云汉之章,施于仁皇。 厥维天葩,源宋跨唐。 万几燕闲,成是肆笔。 弛张异用,游戏如一。 士俗之成,玄默自躬。 见于首篇,尚䌹之风。 安不忘危,尤示注意。 笔墨之余,又形拊髀。 庆历之治,太平极功。 帝心所存,天地与同。 春朝鸣珂,秋塞沈柝。 一视之仁,昭此圣学。 海岳八极,羲娥九霄。 媲于宝藏,万世见尧。
仁宗皇帝二诗御汉体书赞
译文:
在远古时代,天地初开,仓颉仿照鸟的足迹创造了文字。文字学兴起之后,就开始根据事物的样子来造字了。
汉朝有个议郎,名叫蔡邕。他用帛书写出的文字展现出奇特的风貌,流露出淳朴古老的韵味。此后千年间,能继承这种书风的人寥寥无几,其传承的声音也越发渺茫。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御床上有书法珍品;宋朝淳化年间,秘阁收藏着诸多墨宝。
而仁宗皇帝所书写的诗文,就如同璀璨的天河之章。那是天然绽放的奇葩,其渊源不仅超越了唐朝,更是开创了宋代书法诗文的独特气象。仁宗皇帝在处理繁多政务的闲暇之时,挥毫泼墨进行书写。他的书写笔法张弛有度,尽管运用不同的笔势,却都能达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境界。
当时士人的风气逐渐形成,这都源于仁宗皇帝默默以身作则。从他的第一篇诗作中,就能看出崇尚质朴简约的风格。他即便身处安定的环境,也不忘可能出现的危机,尤其在诗文中流露出这种忧患意识。在笔墨挥洒之余,还能体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
庆历年间的太平盛世,是达到极致的治理功绩。仁宗皇帝心中所念所想,与天地的精神是相通的。无论是春天朝堂上官员们佩玉鸣响,还是秋天边塞上传来沉沉的打更声,他都以一视同仁的仁爱之心去对待,这充分彰显了他圣明的学问。
仁宗皇帝的书法诗文就像那浩瀚大海、巍峨山岳,遍布八方极远之地;又如同羲和驾驭的太阳、嫦娥相伴的月亮,高悬九霄之上。它们完全可以与世间的珍宝相媲美,让后世万代都能看到像尧帝一样圣明君主的风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