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何止不获,其背谁得窥。 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 身心尚无迹,屋庐更何即。 变动元不居,问君欲奚适。 放之弥太虚,宇宙总我庐。 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 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 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 此道淡不厌,淡中味何穷。 万物孰能动,真乐此室中。 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莱岛。 岂伊素草茅,但以盖茅好。 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 仁宅本同归,问舍非自私。 宇宙浩如许,藏用如谨独。 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 覆可久自娱,庭草听自如。 茅茨或不翦,古圣兴不殊。 乐山见仁人,如茨看荣贵。 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
留忠斋山茨
译文:
### 逐句翻译
- “身何止不获,其背谁得窥”:人啊,身体所处的地方哪能都如自己所愿呢,就像一个人的后背,谁又能够轻易看到呢。
- “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人的内心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想法和情感,它的归向又有谁能够真正知晓呢。
- “身心尚无迹,屋庐更何即”:人的身心本就没有固定的踪迹,那外在的房屋又何必去执着地追求呢。
- “变动元不居,问君欲奚适”: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没有一刻停留,我想问你又打算到哪里去呢。
- “放之弥太虚,宇宙总我庐”:把自己的心胸放开,能够弥漫整个天空,那么整个宇宙都可以成为我的居所。
- “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把自己的心胸收敛起来,就像隐居在长满野草的地方,那简陋的茅草屋就成了我的住所。
- “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宇宙并非是无穷无尽的大,那简陋的茅草屋也不能说就多么渺小。
- “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人的身心并非取决于外在的形体,无论身处何处都没有什么不同。
- “此道淡不厌,淡中味何穷”:这种淡泊的道理让人百品不厌,在平淡之中蕴含着无穷的滋味。
- “万物孰能动,真乐此室中”:世间万物又有什么能够动摇我呢,真正的快乐就存在于这简陋的屋子之中。
- “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莱岛”:或许有人会怀疑天下的儒生,是不是长久地遨游在蓬莱仙岛般的仙境之中。
- “岂伊素草茅,但以盖茅好”:难道他们只是甘于住在这简陋的茅草屋里吗?其实只是因为茅草屋有它独特的好。
- “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通达事理的人除了选择这样的生活还能是谁呢,他们甚至打算终身都住在这茅草屋里。
- “仁宅本同归,问舍非自私”:以仁为安身之所,大家本就应该殊途同归,询问居住之所并非是出于自私的目的。
- “宇宙浩如许,藏用如谨独”:宇宙是如此的浩瀚广大,我们应该像在独处时谨慎不苟一样,藏起自己的锋芒,发挥自己的作用。
- “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山是那样的坚固,屹立不动,茅草屋破旧了就再重新覆盖一下。
- “覆可久自娱,庭草听自如”:重新覆盖好茅草屋就可以长久地自我愉悦,庭院里的草任它自由生长。
- “茅茨或不翦,古圣兴不殊”:茅草屋顶或许不用修剪,古代的圣人在这方面的志趣也没有什么不同。
- “乐山见仁人,如茨看荣贵”:喜爱山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仁人君子,看待这简陋的茅草屋也能如同看待荣华富贵一般。
- “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这屋子虽然看起来很简陋卑下,可又有谁能真正识得它那最高雅的情致呢。
### 整体理解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人的身心不应被外在的物质所束缚,无论是广阔的宇宙还是简陋的茅草屋,都可以是心灵的居所。在平淡的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真正通达事理的人会安于这种简朴的生活,以仁为宅,坚守自己的内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