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花翁诗什有感漫成鄙句拜呈借以求教痴目骇见异宝揣摩赞叹徒犯古人衒嗤之戒耳

士有当世志,谁肯专诗名。 自古巧文字,与道关废兴。 倾座听君语,雄辨穷粗精。 目中无全牛,肯綮技未经。 胡为趁风月,候虫相与鸣。 静夜诵佳什,泠然如梦醒。 瘦语自腴泽,险句自稳平。 譬彼有源水,随流作幽清。 奇抱叹皓首,败屋挑寒灯。 天运岂其然,人力非所能。 我读渊明诗,悠悠千古情。 衔觞岂好饮,采菊非餐英。 何时共臯益,赓歌在虞庭。

译文:

这首诗标题较长,意思是夜晚读花翁的诗作有感,随意写成这些句子敬呈给他,借此来请教,自己这愚笨的眼睛惊见珍宝,反复揣摩赞叹,只怕犯了古人炫耀招人嗤笑的忌讳。以下是对全诗的翻译: 士人们若有匡济当世的志向,谁愿意只专注于在诗坛扬名。 自古以来那些精巧的文字,都和世间大道的兴衰紧密相关。 我曾满心倾慕地听您高谈阔论,您的雄辩之词能把事物的粗浅与精微剖析透彻。 您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技艺高超,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对事物的关键之处驾轻就熟。 可为何您却只追逐风花雪月,像那应时鸣叫的虫子一样吟唱。 寂静的夜晚诵读您的佳作,那感觉就像从迷梦中清醒过来。 您诗中看似清瘦的语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味,险峻的诗句读来却安稳平和。 这就好比那有源头的活水,随着水流流淌出清幽的意境。 可叹您心怀奇志却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只能在破旧的屋子中挑着寒灯苦读。 难道这是上天的安排吗?人力似乎也无可奈何。 我读陶渊明的诗,能感受到那跨越千古的悠悠情思。 陶渊明端着酒杯,难道真的只是喜欢饮酒吗?他采菊,也并非是为了食用菊花。 什么时候我们能像皋陶和益那样贤能,在虞舜的朝堂上一起唱和诗歌,辅佐君主成就大业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杜范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为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