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冬和汤南万韵 其一

我闻抱膝翁,高卧南中庐。 方其未遇时,邈若与世疎。 起来扶汉业,肉骨成丰腴。 青简万世名,寒窗一编书。 出处宁异辙,此道诚非迂。 嬾老天下士,被褐尚穷居。 负米供一饱,晨昏撷园蔬。 自知身有待,宁论食无鱼。 博洽贯万理,收拾归一途。 翰墨泻三峡,意气横九衢。 才大用宁小,道肥身不臞。 勋名会有时,天意非人图。 璧玉藏名山,抱璞初不渝。 良工一顾盼,光彩照路隅。 看君策𬳶马,愿言刈其刍。

译文:

我听闻那曾经抱膝长吟的诸葛孔明,高卧在南阳的草庐之中。当他还未得到机遇时,远远地仿佛与这尘世隔绝。 后来他起身辅佐蜀汉大业,让衰败的汉室如同枯骨重新长肉变得丰腴强盛。他在史书上留下了流传万世的美名,而这一切的根基不过是那寒窗下苦读的一卷卷书籍。 出仕和隐居看似道路不同,但秉持的道义其实并不迂腐。有那么多心怀天下却懒散(这里“懒”应理解为未遇时机而蛰伏)的贤士,穿着粗布衣服依旧困守在贫寒居所。 他们背负着米粮只为求得一日温饱,早晚还得去园中采摘蔬菜。他们自己知道有朝一日能施展才能,哪里会去计较有没有鱼吃这样的生活琐事。 他们学识渊博贯通万事万物之理,把所有知识都归纳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他们提笔写作,文思如三峡之水倾泻而下,意气风发能纵横于繁华的通衢大道。 他们才能卓越,怎会一直被小用,道德高尚自身也不会显得憔悴。建立功勋和声名总会有合适的时机,这是上天的旨意,并非人力所能谋划。 就像美玉藏在名山大川之中,怀才之人坚守自己的操守初心从未改变。一旦遇到了识才的良工,那光彩便能照亮路边的角落。 看着你即将鞭策骏马前行,我愿意为你割取喂马的草料。
关于作者
宋代杜范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为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