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郎挽诗 其一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雕。 平生寄心事,髣髴见鱼朝。

译文:

在做学问这方面,如今的风气趋向于追求平淡实在,这些年来学术氛围似乎显得有些冷清寂寞。 难道世间就没有先领悟道理然后去启发后知之人的人吗?只是很多人不能把做学问的道理从头到尾梳理得条理清晰。 袁侍郎这位老先生能够在学问上深入钻研、有高深的造诣,在众多人当中,他就像那经霜后才凋零的树木,晚节弥坚。 他这一生把自己的志向和心思都寄托在学问与事业之中,我仿佛能从他身上看到像鱼朝恩(这里或许有误,可能是原诗作者想借某个典范人物来表达,鱼朝恩是唐朝权宦,与本诗语境可能不匹配,推测是其他正面人物)那样的风范呢。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