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通判杨君挽诗

长珮高冠集翠裾,华途落落仅题舆。 官无小大皆行己,理有是非宁问渠。 赋似长杨犹悔作,材如雄剑独藏余。 方相掩泪催归去,遗稿空存子政书。

译文:

这位杨君穿着配有长珮、戴着高冠,身着翠绿色的衣裳,气质出众。他本应在仕途上有一番辉煌成就,然而却仕途坎坷,仅仅做到了通判这样的职位。 杨君为官,无论官职大小,都始终坚守自我,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和操守。在面对事理的是非对错时,他只认真理,从不计较他人的看法和意见。 他曾写出如同扬雄《长杨赋》那样优秀的文章,但他后来或许也后悔写了那些文字,大概是觉得其中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他有着如同雄剑一般卓越的才能,然而却一直没能完全施展,才能如同被隐藏起来了一样。 如今,送葬的方相俑带着哀伤的氛围,仿佛在掩泪催促他的灵魂归去。人已经逝去,只留下了像刘向(字子政)的著作那样有价值的遗稿,供后人缅怀和品味他的才情与智慧。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