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谟挽诗 其一

宁怀会稽绶,不遗帝城书。 仕止四千石,年开八秩初。 倾囷除旱魃,防岸免民鱼。 欲识恩田广,衔哀到小胥。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他宁愿怀揣着会稽郡的印绶(在地方任职),也不忘给朝廷上书,尽自己的职责。 他为官最高做到俸禄四千石的职位,年纪活到了八十出头。 遇到旱灾时,他像把谷仓都倾倒出来赈济百姓一样慷慨,努力消除旱魔带来的灾难;又积极修筑防护堤岸,避免百姓遭受洪水之苦,被水淹没。 要想知道他恩泽惠及的范围有多广,看看那些连小吏都满怀哀伤来悼念他,就能明白了。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