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荆门张守寺簿见寄诗韵张守以制司调民筑城申朝廷制司缴纳告敕不愿仕 其二

书来寄我赋归辞,谅子知其不可为。 𧥄𧥄牛羊刍牧隘,嗸嗸鸿鴈稻粱衰。 有饥有溺己饥溺,后觉后知谁觉知。 细玩海州三奏藁,前贤风味俨重窥。

译文:

你写信寄给我带有归隐之意的诗文,想来你是明白有些事已经不可再为了。 那密密麻麻的牛羊,可放牧的地方是那么狭窄;嗷嗷哀鸣的鸿雁,赖以生存的稻粱也日益减少。 看到百姓有饥馑和陷于危难的状况,就如同自己也在遭受饥溺一般,然而那些后知后觉的人,又有谁能真正有所察觉呢? 我仔细研读你如同海州三奏稿那样的文章,仿佛又能真切地看到古代贤人的风采韵味。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