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气质纷不齐,四海无似人。 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 且如若与虎,二人自非伦。 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 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 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 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 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 此理充得去,三代同此民。

译文:

人的气质纷繁多样,各不相同,全天下都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 就算有的人外貌比较相近,但是他们内在的气质也有纯粹与不纯粹的区别。 善于观察人品的人,会从人的仪表容貌和精神气韵来判断。 一个人是正还是邪,从他的眼睛就能看出来;是善还是恶,从他的眉间也能有所区分。 就像那若和虎这两个人,他们本就不是同一类人。 但他们长得都和孔子相似,那些见识浅薄的人眼力是多么昏聩啊。 古代有人在梦中遇到他人,就能知道对方是良臣。 还能够记住对方的眉眼容貌,清楚地了解到他的真实情况。 这必须要用心神去领会,很难和那些见识浅陋的人去谈论。 王生回去之后替我传话,把这些道理讲给司寇君听。 如果能把这个道理充分贯彻下去,那么如今的百姓和夏、商、周三代的百姓也没什么不同了。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