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和父自郫见寄

敬共事明德,懔如槃水持。 岂惟将弗胜,抑恐浊且兹。 结发齿名官,几被末俗移。 学睎迁商博,文慕庄骚为。 书不记痴龙,诂不通雌霓。 耻于市朝挞,甚于沟壑挤。 大道砥如平,阽身蹈囏危。 迨其阅世久,始识真闻知。 天命贲草木,生意长萋萋。 蕃鲜固云乐,槁瘁安足悲。 阴阳孰信诎,日月谁荡推。 乾坤奠中极,雷泽周四陲。 夫人命于诚,地生而天施。 五行根五事,位育谁司之。 嬛浮溺于词,躁轻乱于仪。 山鸡衒清影,祇以速颠跻。 况彼膜外荣,皇皇复滋滋。 此于我何加,寒暑自四时。 苏公西南彦,仪鸿渐于逵。 而我坐远屏,七年堕蛮夷。 梦思岷山阳,枯筇伴庞眉。 人才日零落,憔悴西南维。 大篇忽开予,炯炯晨星垂。 公来何勇迈,我往何栖迟。 敢睎会温潞,窃愿商濂伊。 默嗟气相求,范喧蜜成脾。 梅边立踟蹰,正待阳春归。

译文:

### 译文 我恭谨地侍奉那些贤明有德行的人,内心敬畏得如同端着一盘水那样小心翼翼。 哪里只是担心自己难以胜任这份职责,更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变得污浊。 我从年轻时就开始在官场任职,好几次都差点被这不良的世俗风气所改变。 我学习上希望能像司马迁、子夏那样博学多才,写文章倾慕庄子和屈原的风格。 我读书时不像痴龙那样过目不忘,解释文字也不像精通“雌霓”典故那样透彻。 我把在官场遭受的指责视为奇耻大辱,这比被人推下沟壑还要难受。 大道原本平坦宽阔,但我却在上面行走得艰难危险。 等到我经历的世事多了,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知灼见。 上天赋予草木生机,它们的生命总是那么郁郁葱葱。 草木繁荣鲜艳固然令人欣喜,但枯萎凋零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 阴阳的消长谁能说得准,日月的运行又有谁能推动呢? 乾坤在中央奠定根基,雷泽的力量遍布四方。 人是秉承着诚的本性而存在的,大地孕育万物,上天施予恩泽。 五行的运行根源于人的五种行为,而万物各得其所、和谐发展又是由谁来掌管呢? 那些浅薄浮躁的人沉溺于华丽的言辞,急躁轻率地扰乱了礼仪规范。 就像山鸡炫耀自己的影子,结果只会加速自己的跌倒。 更何况那些身外的荣华富贵,人们还在急切又不停地去追求。 这些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增益呢,四季的寒暑更替自然有它的规律。 苏公是西南地区的杰出人才,就像大雁渐渐飞向高远的天空。 而我却被贬到偏远之地,已经在这蛮荒之地度过了七年时光。 我在梦中常常思念岷山之南的故乡,想着那枯瘦的竹杖陪伴着我这花白的眉毛。 如今人才日益凋零,西南地区也变得一片憔悴。 突然收到您的大作开导我,它就像明亮的晨星垂挂在夜空。 您前行的步伐多么勇敢豪迈,而我却如此迟缓不前。 我不敢奢望能像会盟温潞那样有大作为,但私下里希望能和您探讨像濂溪先生周敦颐、伊川先生程颐他们的学问。 暗自感叹我们志趣相投,就像蜜蜂聚集酿蜜一样自然。 我在梅树边徘徊,正等待着温暖的春天归来。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